原文刊於信報財經新聞專欄「周一人物」
張嘉洲認為,做生意要分秒必爭,洞悉先機自然快人一步。
創業家多具備冒險精神,馬來西亞上市的營銷和廣告公司「方正」(PUC)首席執行官張嘉洲,大學時代已跟教授創業,其後看準商機,2003年成立科技公司迪彩集團(Pictureworks),專攻各地主題公園數碼攝影服務。2016年接手PUC後,張嘉洲作風不改,雖然上市公司事無大小要向股東交代,他深信為長遠利益,必須與時並進轉型,「我的信念是不進則退,如果只行平穩之路,很快會被淘汰。」
做生意分秒必爭,洞悉先機自然快人一步,說到這點,張嘉洲絕非浪得虛名;九十年代他在新加坡留學,選修當時尚算冷門、市場仍一知半解的電腦科學(Computer Science),當其他同學還在享受大學生活的趣味及課餘活動之時,他已留意到市場開始出現數碼相機,遂埋頭苦幹幫教授編寫程式,方便用家把數碼相存進電腦,印出硬照。
90年代選讀冷門電腦科學
那年代依然是菲林相機為主流,然而機會總是留給有準備的人。1999年,4位教授打算開公司,從事電腦開發技術,邀請仍屬研究生的張嘉洲做拍檔,師生齊打江山;初期發展順利,翌年更獲創投公司垂青,出價100萬美元洽購,金額雖稱不上高,對初出茅廬的張嘉洲難免心動,教授們則雄心壯志,認為可待估值升至500萬美元才賣,「我當時心想,自己有20%股份,如果500萬(美元)賣,可分到100萬,真的不錯。」大家遂朝着美好的目標進發。
惜現實往往不似預期,翌年科網股爆破,公司陷入停頓,估值大縮水,「連(最初作價)100萬都沒有了」;為免眼冤,大家決定關門離場,把僅餘的值錢打印軟件轉售予富士(Fuji),作價只得10萬林吉特(約19萬港元)。
儘管出師不利,張嘉洲仍覺得過程中獲益不淺,「學識了見投資者及如何營運生意,為日後創業奠定基礎。」
畢業後,張嘉洲學以致用,加入專門研究網上支付雙重認證系統的科技公司,「當時這服務是新概念,我主力負責Pre-sale services(售前服務),例如製造商機,令更多人使用這個系統付款,頗為辛苦,成績算是不錯。」
成立迪彩 賣相片近乎獨霸
過了兩年多打工仔的生涯,張嘉洲內心創業的那團火始終仍未熄滅;2003年機會來了,之前購買其舊公司軟件的「老主顧」富士找上門,透露欲發展數碼打印服務站(Photo Print Kiosks),希望由張嘉洲成立公司,「當時我老闆很好,相當支持及鼓勵我外闖」;在同年8月,張嘉洲創立迪彩(Pictureworks),初期主要經營服務站租售,收入不俗,很快賺到第一桶金。
「問題就在這裏,我的Kiosks系統太穩定,2004年賣出的,到現在依然有人用;下屬向我反映:『老闆,個系統很穩妥,沒什麼可以Upgrade賺錢』。」一言驚醒,迪彩拓展業務,研發無線傳輸技術,接駁相機和電腦,能做到即影即有,希望適用於娛樂事業,推出後反應理想;惟張嘉洲有先見之明,覺得這門生意入場門檻太低,很快會有競爭對手加入爭食,並非長遠之策。
張嘉洲:「我的信念是不進則退,如果只行平穩之路,很快會被淘汰。」(許鎮邦攝)
在富士穿針引線下,迪彩「搭通」主題公園,「富士表明只賣打印機(予主題公園),叫我做個系統去營運,我說:『好,咁試下囉』,一試發現商機無限,全球那麼多主題公園,複製性很強,一日24小時,總有一個在運作,有什麼好得過睡着都在賺錢?」迪彩於是決定放棄其他生意,全力進軍相關業務,至今登陸60多個主題公園,涵蓋7個國家和地區,包括上海Hello Kitty Theme Park、香港海洋公園,以及新加坡雪城Snow City等。
經營模式主要由迪彩的攝影師替遊客於園內景點或玩機動遊戲時拍照,然後把相片售予對方;相信不少遊人也有過這種經驗,由園方捕捉歡樂一刻,手機自拍未必做到,故甚受歡迎,為迪彩打出一條近乎獨市的財路。
2016年,張嘉洲面對人生轉捩點。其家族本身是馬來西亞上市公司「方正」主要股東,胞兄張家榤原任董事總經理,不幸於該年病逝,其股份傳給張嘉洲,結果臨危受命,應邀出任方正首席執行官。說到「臨危」,皆因方正傳統的廣告媒體、再生能源及金融業務當時均呈下滑,他掌舵後當務之急是,發掘與核心業務相關的新發展方向。
接手上市公司 深信不進則退
尋找商機對市場觸覺敏銳的張嘉洲來說不是什麼難事,近1、2年方正大力進軍電子支付,今年4月更獲股東通過,收購由張嘉洲創立的迪彩集團33%股權,冀帶來協同效應。
不過,保守的生意人未看到實際利益之前,通常寧可不飲頭啖湯。談到職業生涯似乎總喜歡比別人走得更前,張嘉洲就哈哈一笑:「永遠相信要做一些自己認為做對的事情,當然,有時候都需要身邊的人去認可。」
自言「不安於Comfort zone」的他,即使如今轉戰上市公司,也抱着創業者心態,「我的信念是不進則退,如果仍停留在傳統業務上,好聽是發展平穩,不好聽是(公司)有日可能會不見了,被別人取代,所以必須有人做一些大膽決定。」
採訪、撰文:許鎮邦
攝影:黃俊耀、被訪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