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很多數碼藝術品,以非同質化代幣(NFT)形式交易,當中結合區塊鏈(Blockchain)技術,由於電子錢包存在被黑客入侵的風險,這些數碼資產有可能蒙受損失。今次請來YAS微保險聯合創辦人及行政總裁安宇昭,介紹如何以微保險加強相關資產的保障。
主持:(朱)朱美俞 《信報》科技記者
嘉賓:(安)安宇昭 YAS微保險聯合創辦人及行政總裁
朱:在區塊鏈進行NFT藝術品交易,不是相對安全嗎?為何有NFT微保險的需求?
安:NFT大致可分為4層,第一層是NFT交易平台,賣家可在此把NFT藝術品上架;第二層是電子錢包,用作儲存NFT;第三層是整個區塊鏈,作追蹤及交易紀錄用途;第四層為藝術品。在區塊鏈上交易是安全的,但電子錢包及交易平台則有被黑客入侵的風險。
公司夥拍意大利保險商,推出全球首個NFT微保險產品,以保障NFT賣家的數碼資產;通過把NFT交易納入網絡安全類別,擬定保障事項,包括電子錢包被駭、遺失電子錢包地址等。
首項承保陳奐仁華語單曲
朱:據知公司首個NFT項目是為創作歌手陳奐仁發表全球首支NFT華語單曲承保,當初如何促成該交易?可否透露保費及保障額?
安:公司自去年起,已為NFT項目展開研究工作,期間認識陳奐仁,與他一起在語音社交平台Clubhouse就NFT藝術品及保險市場等議題展開討論。
之後,他以NFT形式推出新歌Nobody Gets Me,為其7秒MP4單曲連封面,以及Zoom對話一小時公開競投,最終以7個以太幣(截至昨晚11時每枚1964美元計算,相當於約10.7萬港元)成交。保費及保額方面,暫定投保額為項目價值的20%,以保障其90%數碼資產。
朱:NFT藝術品未來有何發展趨勢?公司如何拓展客戶網絡?
安:我認為NFT未來將衍生「數碼版權」(Digital Royalty Right)概念,公司為此擬定政策,舉例當NFT歌曲買家轉售作品時,通過區塊鏈紀錄,原創音樂人可獲10%至15%分成,藉此為創作人帶來新收入來源,料可革新整個行業。
研與畫廊合作創造價值
NFT保險覆蓋面及滲透度高,涉及音樂、藝術品、動畫、影片及設計等多元化國際項目。公司最近與傳統畫廊合作,因其具中介角色;NFT交易則有「去中介化」特性,我們探索能否透過畫廊發行NFT作品,通過有關買賣交易創造市場價值。
公司另夥拍米芝蓮廚師,擬推NFT菜單,以保障其菜式的IP(知識產權)權利,避免被對手抄襲設計;產品可包括菜譜的數碼版權甚至體驗,例如法國廚師親臨本港為客人下廚;買家更可轉售有關體驗獲利。
朱:據了解,公司早有微保險概念,產品有何獨特之處?
安:傳統投保須填表、與保險經紀會面等流程,公司期望步向自動化,讓用戶通過智能手機程式,按需要隨時隨地購買微保險。
公司利用區塊鏈的去中心化(decentralized)特性,記錄有關投保交易。當用戶索償時,只要在區塊鏈撤回(retreat)紀錄,隨後就可進行索償。有關資料不會儲存在YAS或保險公司,以保障用戶數據安全。
公司產品RYDE針對用戶出行,不論他們乘搭交通工具或網約車,只要乘車時在應用程式(App)內簡單按「出發」(Start)鍵付費,區塊鏈就會記錄車程時間、由A點至B點路程、乘客移動速度等,每次上限時間為90分鐘。
受保事項包括遺失錢包及財物,以至車禍等意外;產品逐次收費,保費價格為1.9港元起。東京奧運即將揭幕,公司將推出一系列運動相關的微保險,涉行山、踏單車及跑步等出行保障。
行山踏單車 逐次買保險
朱:公司如何監控詐騙行為?保費定價低,又會否影響盈利?
安:公司的微保險產品,根據受保活動的頻密度(frequency)及數量(volume)制定,假設本港每年有高達1200萬人次行山、每月有10萬人次踏單車,此等活動次數頻密、參與人數多,團隊就因應有關指標及活動風險,設計並調節產品價錢。
監控詐騙行為方面,公司以人工智能(AI)技術監控索償個案,如因應用戶索償頻率等作數據分析,以便團隊跟進處理。此外,平台通過連接報案中心的應用程式介面(API),以獲取報案號碼,跟進用戶遺失錢包事宜。至於單車損壞,公司規定用戶有受傷,才可為其單車索償。
註:以上嘉賓訪問均屬個人意見,與本報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