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ro AI識別跑手裝束助品牌營銷 「電腦視覺」追蹤畫面 建立體育大數據
原文刊於信報財經新聞「StartupBeat創科鬥室」
近年人工智能(AI)技術快速冒起,金融、交通和教育等行業巨企均採用,幾乎無處不在,甚至被捧為無所不能。不過,一間「港產」AI初創卻相信,該技術存在一定局限性,開發者宜先深入個別領域專門發展,才不致讓AI技術「大而無當」。
Miro AI由行政總裁Taylor Host及技術總監Jamie Wilde在香港聯合創辦,早已選定跑步運動領域專門發展,利用AI及電腦視覺(computer vision)技術,識別出現在照片或影片中的運動員及身上的裝備。專注運動領域應用,讓公司很快建立收入來源,有力負擔開發成本,抵禦外圍政經環境的波動。
「人工智能公司多數可分為兩類:一類是籌一大堆錢、花完錢後又造不出成果;另一類是善用有限資源、針對性開發出強勁的科技應用來賺錢。」Host指出,在2017年創立的Miro AI,開發出的一大應用,是協助體育活動主辦商及用戶識別照片或影片中的運動員。
庫存3500萬鞋類圖像
「任何高質素的深度學習圖像分析技術模型,都需要大量數據進行模型訓練。其他人工智能公司會在不同地方找尋數據來源,可能是保安閉路電視圖像之類,我們則選定跑步運動領域。」Wilde解釋,Miro AI團隊看中在跑步等運動賽事及活動中,可收集到相當一致、具重複性(repeatable)的大量數據,對訓練AI模型大有作用。
Miro AI開發出名為RunnerTag的服務,會以運動員身上的號碼布編號,識別出現在運動照片、影片的運動員。
主辦商將活動照片上傳後,Miro AI系統會運用數據分析技術,配對運動員資料,數秒內識別出每張照片中的參加者,找出目標照片。Host透露,自公司成立以來,系統獲得全球各地約750個活動採用,提供活動日照片識別及揀選等服務。
賽事主辦商會按參與的運動員人數,向Miro AI支付服務費,收費大約是每名運動員約35美仙。「該系統累計已識別約800萬名運動員,我們則可以使用這些經過假名化(pseudonymised)及匿名化處理的圖像數據,協助開發我們的AI模型。」
Wilde表示,Miro AI的數據庫存有超過3500萬張運動員穿着鞋類的圖像,可能是全球最大、經系統化整存的相關圖像數據集;在運動員的假名化原始數據中,公司會運用獨家的AI技術為圖像數據加入標籤,然後運用大量圖像數據去開發及訓練新AI模型。
所謂「數據就是新石油」,Wilde指出,「Miro AI開發人工智能模型識別跑步者所穿的運動鞋品牌時,其首個模型版本就用了40萬張圖片。許多人工智能技術公司要找40萬張真人在活動時穿着運動鞋的圖片,已經非常困難。」
分析裝備與運動員表現
另一項Miro AI系統應用,是在大量圖像數據中,識別選手的服裝、鞋款及裝備,分析有關運動鞋款使用情況、對各類型選手的實際表現影響等,從而向相關品牌提供調查數據,取代以往由品牌聘請員工用肉眼點算的傳統方式。
Wilde透露,「系統的早期應用之一,是追蹤及分析跑手穿着的跑鞋及服裝等圖像數據,配合跑手的實際表現、速度等資料,得出各類調查結果,例如更快偵測到有哪些跑鞋品牌在跑手圈內冒起,分析結果會較單看銷售數據更有用。」
Host稱,目前約有30至35個客戶與Miro AI合作,採用其分析技術,「我們絕大部分的業務都在美國和歐洲,但我們在包括日本、南韓、東南亞等地的業務亦一直錄得增長。我相信到今年年底,美國排名頭十位的跑鞋品牌中,有半數會與我們合作。」據了解,目前與Miro AI合作的運動品牌,包括Nike、adidas、ASICS等。
獲美國職棒大聯盟採用
Miro AI近期正式進軍美國專業體育運動領域。本身是棒球迷的Host坦言非常興奮,「我們將夥拍紐約公司Photoshelter,在即將展開的美國職業棒球大聯盟(Major League Baseball,簡稱MLB)賽季中,為大聯盟的多支球隊,在比賽期間提供實時圖像分析。Miro AI將有機會為全球最高水平的運動賽事開發AI技術。」
對於具體技術應用,Host不願透露太多詳情,但提到:「我們構建的AI系統,可對大量圖像及影片內容進行快速檢視、整理及建立編碼標籤,尋找客戶希望看到的某些事物。例如現時有跑步賽事的主辦商,會透過查看我們的圖像數據,快速驗證計時公司測量的比賽結果、確保賽果正確等。」Miro AI未來的重點方向,將開拓不同運動項目的應用。
採訪、撰文:吳志南
延伸閱讀:
嘆香港變質 總部遷美國
人工智能檢測武肺患者有局限
支持EJ Tech
如欲投稿、報料,發布新聞稿或採訪通知,按這裏聯絡我們。
Related Posts
Latest News
-
深入了解Fine-Tuning:什麼是Fine-Tuning?在香港市場中有什麼應用與挑戰?
在人工智能(AI)領域,AI 模型 Fine-Tuning 正成為一項關鍵技術,它能顯著提升機器學習模型在特定任務中的表現。這種技術使得預訓練模型能夠根據具體需求進行調整,從而提高準確性和效率。
- Posted September 13, 2024
- 0
-
藍牙6.0多項突破 Find My細至厘米(林國誠)
最新發表的Bluetooth 6.0規格,將顛覆我們的日常生活,尤其在無線設備互聯方面帶來了革命性進步。在介紹Bluetooth 6.0前,先回顧過去幾代Bluetooth技術的不足及限制。
- Posted September 13, 2024
- 0
-
中佬的浪漫 探索新科技(黃岳永)
在這個科技迅速發展的時代,除了深受不同年齡層男士喜愛的《高達》,不少人到中年的「中佬」開始重拾童年的打機樂趣,例如可玩到大部分PC遊戲的Steam Deck,近幾年便掀起全球遊戲革命;剛推出的電子遊戲《黑神話:悟空》與其引發的熱潮,也吸引不少老玩家的目光。
- Posted September 13, 2024
- 0
-
新技術|英飛凌首製成12吋GaN晶圓
國晶片製造商英飛凌(Infineon)周三(11日)宣布,成功開發出全球首個300毫米(12吋)氮化鎵(GaN)晶圓技術,生產晶片數量是200毫米(8吋)晶圓的2.3倍。
- Posted September 13, 2024
- 0
-
AI趨勢|Adobe末季推AI短片生成器
美國圖像處理軟件商Adobe宣布今年底前,為旗下剪片工具Premiere Pro推出測試版工具,配合Adobe Firefly視訊模型,以生成式人工智能(Generative AI)創作短片。
- Posted September 13, 2024
- 0
-
AI之戰|甲骨文夥輝達建澤級雲訓練AI
美國軟件公司甲骨文(Oracle)與晶片巨頭輝達(Nvidia)合作,聯手建造全球首個「澤級」(Zetta)雲端運算集群,讓客戶透過甲骨文雲端基礎設施(OCI)訓練人工智能(AI)。
- Posted September 13, 2024
- 0
-
本地創科動態|港大學生研發安全帽冷卻裝置 贏設計大獎
來自香港大學的7位學生,設計冷卻裝置Air Ring 48(AR48),可安裝在標準安全帽上,保障建造業工人在酷熱環境下工作安全。這項發明最近勝出2024香港區James Dyson設計大獎。
- Posted September 13, 2024
-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