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2B時代來臨 (高天佑)
網絡時代「節日」愈來愈多,企業為了促銷恨不得「日日都做節」。除了「雙11」光棍節,阿里巴巴近年還於12月12日舉辦「雙12」,儘管聲勢暫時遠不及前者,卻具前瞻意義,透過人工智能和大數據技術,讓買家「決定」不同商品的打折力度,有別於以往由商家單方面拍板。正如阿里創辦人馬雲日前在香港演講時指出,今後「經濟全面數據化」和C2B(而非B2C)將成為商業新主流,順之者昌、逆之者亡。
回看「雙11」於2009年首次舉辦時,原本只是讓天貓商戶「清貨尾」,沒料到無心插柳,演變為全球最大型促銷盛事;阿里在2011年舉辦「雙12」,則為了安撫淘寶網小商戶,協助它們應付「一節淡三墟」。到後來,「雙12」成為了阿里的實驗性節日,不像「雙11」動輒幾千億元交易額那麼緊張,從而有空間試驗新玩法。於2014年,「雙12」首創O2O線上線下融合推銷百貨,待該模式成熟後才擴展到「雙11」以及平日業務。
自去年起,「雙12」試驗C2B模式,意即由客戶(Customer)到商戶(Business),給予前者更大主導權,有別於傳統B2C模式。具體而言,淘寶網會在12月3日至11日開通「雙12商城」,讓小商戶參展,並可透過社交媒體、網紅推介、線下引流、事件營銷等多元化方式宣傳;不過,在這期間不可進行交易,網民只齋逛網店及瀏覽不同商品,或者把感興趣的商品放進「預購物車」。
到了12月12日「正日」,淘寶網系統便會揭曉哪些商品減價以及折扣力度。背後原理不難明白,皆因系統會記錄「預展」期間所有數據,包括每家網店、每件商品的瀏覽次數和瀏覽時間,以至被放進「預購物車」的數量,透過人工智能分析後再把結果告知小商戶,好讓他們預先安排生產、入貨、包裝和物流等工序。
自己話事拒絕硬銷
相比之下,C2B模式把雙方關係逆轉,讓消費者「告訴」商戶有哪些產品應該催谷,並間接指引背後的生產、物流、定價等環節;這既能為消費者提供盡量多的選擇,最大程度地挖掘其購買意欲,並有助提升供應方的效益,把資源損耗降到最低。
暫時為止,C2B模式仍在摸索實驗階段,所以阿里並未像「雙11」般大鑼大鼓公布交易額,僅稱在今年「雙12」預展期間,有近1億網民參與預購,平均把15件商品放進購物車。其中,「六十至七十後」、「八十至九十後」和「九五後」這三個年齡層網民,平均預購量分別為11件、28件和45件,差距極大,或許反映這種模式真的是新世代大勢所趨。原因可能是年輕人即使在購物時也更注重「自由度」,比起B2C模式被商戶硬銷,他們更受落「我自己話事」。
更進一步的C2B模式,相信將會結合智能生產,提供更為個性化和訂製化服務;屆時消費者不但可在芸芸商品中「決定」哪些應該促銷,甚至能夠「要求」商戶按照自己的心意、設計或概念來供應產品。終極模式則會是A2C2B,皆因人工智能(AI)到最後很可能比每個消費者更加了解他們自己。
正如馬雲本周三在港出席「一帶一路」論壇時提醒香港年輕人,中國今後有三大機會,除了市場化和內需提升,第三項正是「經濟全面數據化」。他強調「現在用不用數據,就好比用不用電的區別,這是一場技術革命」,「過去叫中國製造、美國製造,未來叫互聯網製造;過去是B2C,未來是C2B;過去的貿易主要靠集裝箱,未來的貿易主要靠包裹。」
馬雲還指出,在數據化和C2B趨勢下,「過去是大公司才可以做進口和出口,未來所有的小企業和個人都可以參與進出口貿易,而敢於冒險的年輕人,將從這樣的全球化中受益最多」,「特別是香港的企業必須採用數據,必須數據化,必須把自己搬到互聯網上去。」
(編者按:高天佑最新著作《中產必須死》現已發售)
歡迎訂購:實體書、電子書
更多高天佑文章:
支持EJ Tech
如欲投稿、報料,發布新聞稿或採訪通知,按這裏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