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currently at: ejtech.hkej.com
Skip This Ads
Don't Miss

7類科技專才 速批入境年吸千人 限「兩園」公司申請 議員恐資源錯配

By on May 9, 2018

原文刊於信報財經新聞

楊偉雄(中)表示,科技人才入境計劃是針對本地缺乏的人才,不會搶走本地人的工作機會;旁為卓永興(左)及創新科技署署長蔡淑嫻(右)。(黃勁璋攝)

楊偉雄(中)表示,科技人才入境計劃是針對本地缺乏的人才,不會搶走本地人的工作機會;旁為卓永興(左)及創新科技署署長蔡淑嫻(右)。(黃勁璋攝)

為配合本港創科發展,港府推出「科技人才入境計劃」,以先導方式推行,為期3年,通過大幅簡化申請手續,加快輸入科技人才。創新及科技局局長楊偉雄指出,首年可輸入最多1000名科技人才。當局將於本月底安排簡介會,下月起接受申請。

申配額辦簽證最快四星期

按計劃規定,在科技園數碼港內從事生物科技、人工智能、網絡安全、機械人技術、數據分析、金融科技及材料科學的租戶及培育公司,將可申請輸入專才。每間公司每年最多可取得最多100人的配額,目標審批時間為兩星期內。公司在取得配額後,可向入境處為所需引入的專才申請工作簽證,料另需時兩星期。當局又指出,海外及內地專才的薪酬應與本港類似職位的市場薪酬水平相若。

科技園相信,計劃能加快香港科技人才的滙聚,推動創科產業發展。數碼港指出,計劃有效縮短招聘海外人才所需時間,能促進海外人才與本地業界分享知識及技術,帶動公司聘請本地人才。

立法會資訊科技界議員莫乃光認為,計劃只針對兩園區內的企業,或會出現資源錯配。他表示,兩園區內不少為規模較小的初創公司,未必有能力聘請外地人才,擔心只有小部分在園區內的大型企業能受惠。

創科局常任秘書長卓永興指出,由於屬先導計劃,故暫時只針對兩園區的公司。兩園區會就配額申請向當局提供意見,以避免出現濫用情況。他又指出,在計劃運作半年至9個月後會作檢討,包括是否將範圍擴展至園區外的科技公司。

0509_P02A

小型初創歡迎惟怕成本高

屬於數碼港培育公司的初創企業Clare.AI,其聯合創辦人何思穎表示,計劃對整體業界發展有利,但初創企業未必有能力聘請海外專才,故該公司現階段未考慮參與計劃。她續說,該公司已有與在外地的電腦工程師合作,但若聘請他們來港,料成本不低。然而她認同目前不易在港聘請科研專才,舉例指該公司從事人工智能範疇中的自然語言處理(NLP),本港僅兩名大學教授研究,故每年只能培訓出少數學生。

金融科技初創WeLab並非兩園區的企業,故未能參與計劃。WeLab創辦人兼行政總裁龍沛智稱,理解政府起初希望在較為熟悉的試點推行,期望試點日後能逐步擴大。他提到,該公司亦有申請國內專才來港工作,暫未遇到問題,惟日後若能加快審批程序將是好事。

已表明有意參與計劃的另一數碼港培育公司Find Solution AI,創辦人林苑莉指出,該公司有不少外地員工,未來若能更便捷把他們轉到香港工作,料可增加公司效率及助培訓本地員工。她相信各公司會按其需要選擇是否聘請具備工作經驗的專才,並認為部分持碩士或博士學位的人士就算沒有工作經驗,但其於大學時進行的研究工作,亦可視為經驗一部分。

支持EJ Tech



如欲投稿、報料,發布新聞稿或採訪通知,按這裏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