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currently at: ejtech.hkej.com
Skip This Ads
Don't Miss

香港必須維持資訊和網絡自由 (莫乃光)

By on October 24, 2019

本文作者莫乃光,為立法會(資訊科技界)議員,為信報財經新聞撰寫專欄「專業議政」。

多年前政府曾以保護私隱為由,考慮限制公司查冊和查車牌,引起剝削公眾知情權的爭議。在今年反修訂《逃犯條例》風波之中,示威者、警員、傳媒甚至立法會議員都被「起底」,個人資料在網上流傳。若私隱關注被用作窒礙公開資料甚至過濾互聯網內容,對香港公眾知情權和資訊流通都可能帶來極大傷害,必須非常謹慎處理。

偵查渠道或全堵截

警察隊員佐級協會上周以警員受「起底」影響提出司法覆核,並申請臨時禁制令禁止公眾和候選人查閱選民姓名和登記地址。上訴庭前天裁定協會上訴得直,禁制公眾查閱直至有司法覆核結果為止。

警察隊員佐級協會以警員受「起底」影響提出司法覆核,上訴庭裁定上訴得直,臨時禁制公眾查閱選民登記冊。(路透資料圖片)

警察隊員佐級協會以警員受「起底」影響提出司法覆核,上訴庭裁定上訴得直,臨時禁制公眾查閱選民登記冊。(路透資料圖片)

相關組織有機會「乘勝追擊」,尋求封殺其他查冊,受影響範圍可延伸至土地、婚姻、公司、車輛註冊等。

另一方面,當局正研究修訂《私隱條例》,內容擴大私隱專員公署權力,包括賦權予公署自行檢控,以及讓公署直接發出禁制命令飭令網站移除涉起底內容、提供起底者資料等,冀在本屆政府任期內完成修訂。

有消息指政府因應警方關注,正內部盤點有可能成為「起底」渠道,包括百多種可供公眾查閱的註冊資料,有助記者作偵查報道的渠道或全被堵截。政府不應以私隱作擋箭牌,令香港公開資料透明度倒退。

香港仍未制訂《公開資料法》,沒有具備法律效力的機制幫助傳媒揭露貪腐和監察公權力,公眾要查閱民生相關資料,本身已經困難重重。過往多宗選舉舞弊案件,揭發的關鍵均在於新聞工作者努力查冊追查假地址登記,發現可疑的選民登記,例如2016年立法會選舉時記者發現部分選民地址有多個資訊科技界選民,令舞弊者無所遁形。

若政府利用警員被起底而藉機收緊所有可供查閱的公開資料登記冊的資料查閱,將對社會造成其他更負面的影響。不但削弱公眾知情權,傳媒進行有關種票、高官樓宇買賣、透過公司轉讓物業等的調查報道難度必定大增。香港作為世界金融中心,如果走回限制查冊的回頭路,商界進行交易難有信心。

登記冊不加限制讓公眾查閱引起的私隱憂慮,應權衡其他重要的公眾利益,如監察官員、打擊洗黑錢和貪污、詐騙、有組織罪案、逃稅、打擊選舉舞弊等,取得合理平衡以維持必須的監察和透明度。

封殺查冊令港受害

倡議提高空殼公司擁有人透明度的國際組織Open Ownership,今年5月發表有關提升企業實益擁有權透明度與私隱保障的研究報告,指出私隱問題可用不同方式應對,例如只容許公眾取覽部分資料、容許有合理需要的人士申請豁免列入公開登記冊,訂立清晰的豁免條件和獨立審批機制等。由此可見,保障私隱與查冊並非不能共存。

另一方面,香港互聯網的資訊自由流通,以及自由開放的互聯網正面對前所未有的威脅。有建制派議員開始提出研究社交平台上發布言論的法律責任,以及參考海外地區經驗打擊假新聞散播云云。有人提出用封鎖起底網頁和應用程式以保護私隱,或對社交平台的言論施加法律責任,處理假新聞湧現的問題。

若私隱關注被用作窒礙公開資料甚至過濾互聯網內容,對香港公眾知情權和資訊流通都可能帶來極大傷害。(政府新聞處圖片)

若私隱關注被用作窒礙公開資料甚至過濾互聯網內容,對香港公眾知情權和資訊流通都可能帶來極大傷害。(政府新聞處圖片)

堵截外國網站上的「起底」資料或假新聞,須要修改法例處理,但這變相是禁網、封網,故須審慎處理。從技術層面而言,不少市民都懂得使用虛擬私人網絡(VPN)可以輕易繞過網域限制,堵截網上內容。

英國政府2017年實施法例,政府可要求網絡服務供應者(ISP)封鎖網上色情內容連結,可要求支付ISP和相關供應商配合阻斷服務,但有設立上訴機制和特別法庭處理。

要求ISP配合封網對電訊業界施加額外法律責任和成本,更會影響香港開放互聯網和資訊自由,損害香港對於高端數據中心和海底電纜項目的吸引力,絕不可草率進行。

公共登記冊提供資料的仔細程度、提供方式可以探討,但政府不應為保護警察而草率地一刀切封殺所有查冊,令整個香港社會長遠承受惡果。

更多莫乃光文章:

支持EJ Tech



如欲投稿、報料,發布新聞稿或採訪通知,按這裏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