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currently at: ejtech.hkej.com
Skip This Ads
Don't Miss

電競的迷思 (香睿剛)

By on May 13, 2017

本文作為香睿剛,為《信報》撰寫專欄「笑看東瀛

美國大型遊戲商Blizzard每年都會舉辦年度電競大賽,吸引世界各地高手參與,入場門票千金難求。

美國大型遊戲商Blizzard每年都會舉辦年度電競大賽,入場門票千金難求。

上月底,亞洲奧林匹克理事會(OCA)宣布,電子競技將在2022年杭州亞運會,成為正式比賽項目。消息一傳出,即有各方人士表達意見,提議政府要參與策劃及大力推動,免得落後於人云云。早在2月,財政司司長發表《財政預算案》時就指,電競於本港及其他城市迅速發展,認為具經濟發展潛力;本年8月的慶回歸活動,據聞就會有電競比賽,以吸引外國遊客到訪。

潮起潮落

港人愛凡事一窩蜂,九十年代興起葡撻,市區立即湧現大量葡撻舖,熱潮過後,店舖就相繼倒閉。這習性到現在還是如是,由創科到大灣區到現在電競,一聞樓梯聲就立即有大量人士出來擁護,認為政府要「做啲嘢」,不做就像會錯過黃金機會。

電競,即所謂E Sports,亦即是遊戲開發商想出來推廣打機文化的一個名詞,因為觀眾眾多,廣告商資金不斷湧入,到現在已是一盤數以億計美元的大生意。

筆者第一次接觸電競(亦即是首次知道原來打機也可以賺錢),是在美國當大學生的時候;那時大學休憩間有一所遊戲機中心,擺着多款當年無人不知的日本格鬥遊戲,每日下午都有大量學生在排隊。原來,筆者的大學裏有不少人是美國國家隊成員,每天擺下擂台歡迎不同人士挑戰。這些美國國家隊成員,每年會與日本隊作賽,在日本稱為「鬥劇」,是一年一度粉絲們的大戲碼(現在已經停辦)。

到日本留學後,朋友着筆者前往日本新宿東口的遊戲機中心「MORE」朝聖(已拆卸),說那裏高手雲集,是日本國家隊成員的練習場;筆者不知天高地厚,拿着一袋散銀往「MORE」挑戰,結果被殺到片甲不留。輸到一乾二淨後,往對面看看對手是何方神聖,愕然發現原來是一個穿着校服的小跟班,一天到晚只是負責幫人換散銀!自此之後,筆者自知天賦有限,就沒有再在格鬥遊戲上花時間了。

打機搵錢

電競文化發展至今,已從遊戲機中心遷移到每位年輕人家中的電腦裏;世界各地好手,都懂得自己組隊練習,每天為爭奪豐厚獎金而戰,既不用接受什麼培訓,亦不用上什麼課堂教學。上年底,美國大遊戲商Blizzard舉行世界邀請賽,總獎金高達100萬美元,最後十六強有中日韓美歐及香港代表,可見機迷不用靠政府宣傳培訓,也懂得人望高處;以為沒有政府帶頭不行的人士,只是不熟悉電競世界的常態而已。

港府要發展電競,大可從開拓場地,招攬外地遊戲商來港舉辦賽事開始着手;電競世界裏沒有政治考慮,也不講國籍,若凡事又要從「培育本地企業」開始,搞什麼「港人港Game」,只會是浪費時間(問問身邊機迷,每天玩的遊戲當中,有多少是國產或港產?)。與其培養電競選手,不如先教導父母思想要開放,接受子女打機當職業,方是上策。

更多香睿剛文章:

支持EJ Tech



如欲投稿、報料,發布新聞稿或採訪通知,按這裏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