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currently at: ejtech.hkej.com
Skip This Ads
Don't Miss

開放數據助社企及早轉型 (香港科技大學 黃岳永)

By on November 12, 2021

原文刊於信報財經新聞「StartupBeat創科鬥室

黃岳永指出,非政府組織可結合數據,預測未來趨勢,推動社會創新。(賀佩華攝)

黃岳永指出,非政府組織可結合數據,預測未來趨勢,推動社會創新。(賀佩華攝)

疫情促使企業轉型求變,社企亦難獨善其身。政府開放數據有何幫助?在數碼轉型期間,又會遇到什麼困難?今次請來香港科技大學副教授兼高級顧問(創業)黃岳永,探討如何善用城市資源,以創科結合地區服務,把資源效益極大化,為社福界創造價值。

主持:(陳)陳施敏《信報》科技記者

嘉賓:(黃)黃岳永 香港科技大學副教授兼高級顧問(創業)

陳:社企數碼轉型為何重要?可否分享本地近況?

黃:本地的社福界,數碼轉型進展較慢,惟近十年開始追趕進度。社福界的資源通常都投放在最前線,即幫助有需要人士。以扶貧工作為例,需要大量人手提供服務;惟調配人手亦需要網絡、系統協助,避免資源重疊。

創新是以新方法幫助社福界,這過程或受制於體制內的因素。以NGO(非政府組織)為例,其獲得的資助可能跟某地區有關,提供的服務亦只限於某區甚至區內的某種服務,如SEN(特殊學習需要)學童教育、復康老人支援等;NGO甚少考慮以資訊科技,擴大其服務範圍。

FOOD-CO平台結合科技及數據,透過自動評分機制,有效地分配食物。(FOOD-CO fb圖片)

FOOD-CO平台結合科技及數據,透過自動評分機制,有效地分配食物。(FOOD-CO fb圖片)

不過,考慮到Capacity Building,即如何長期建構資源,以往的「分工合作」方式已不合時宜。創新科技尤其是人工智能(AI)、大數據的應用,數據愈多愈「抵用」,只要構建了系統,後續增加的區域或服務,成本均十分低廉。因此,數碼轉型的重點在於有沒有眼界建立一些中長線資源,令整個城市都能受惠。

FOOD-CO科技擴大食物援助

陳:你身兼多個社企項目顧問,社企該如何利用創新科技,令服務效益極大化?

黃:近十多年,創科界相繼出現短租房屋平台Airbnb、召車平台Uber等共享經濟項目,只要通過應用程式,即可把服務提供者及受眾配對。至於傳統的食物銀行,提供罐頭等適合長期儲存的糧食為主,但供應新鮮食物、熟食又是否可行?FOOD-CO項目就是由此出發。

項目於2017年由聖雅各福群會統籌,透過分析地理位置和數據,於全港超過270個服務點,按食物援助機構的需要及運輸距離,連結最合適的餐廳、批發商、製造商等食物供應者,讓食物援助機構及食物提供者,能隨時隨地申請和捐贈食物。

FOOD-CO推動惜食及共享文化,分配食物予援助機構,幫助匱乏紓解貧困。(FOOD-CO fb圖片)

FOOD-CO推動惜食及共享文化,分配食物予援助機構,幫助匱乏紓解貧困。(FOOD-CO fb圖片)

該平台還可支援食物援助機構,解決倉存及運輸等問題。除了幫助食物援助服務發展,有關項目亦能推動社會服務業界,運用創新科技結合其社會服務,建立更多具社會效益的項目,造就更多合作的可能性。

洞悉各區情況靈活調動資源

陳:開放數據對社企發展有何重要性?

黃:開放數據是智慧城市的重要基石,只要是採用平均數值,就不用擔心私隱問題。例如,人口普查的數據能反映某地區現時的老化現象,甚至推測到3年後的情況。

一個覆蓋整個城市的大數據系統,可以全面反映各區情況,作用與疫情數據地圖相似,顯示各區的感染情況、安全級別等,方便安排防疫工作。從數據立場出發,一來可全面觀察城市情況,二來可得悉各地區的困難,再調整資源作處理。

特區政府在《香港智慧城市藍圖2.0》提出開放數據,由政府資訊科技總監辦公室統籌,並與各部門和公私營機構共同推行。在創新科技界別,數據加上開放數據,用處多多,例如物流公司的配送時間,就由過去的兩日縮短至數個小時,這些轉變都是由數據驅使;若能把這類工具應用在社福界,有助社企建造更大價值。

有即將過期的食物,可將之捐出,讓有需要人士受惠。(FOOD-CO fb專頁圖片)

有即將過期的食物,可將之捐出,讓有需要人士受惠。(FOOD-CO fb專頁圖片)

匿名處理 毋須憂洩私隱

陳:如何協助社企數碼轉型?

黃:首先,讓更多人認識社企項目,並了解如FOOD-CO等創新項目如何運作;其次,項目資助者一方亦可建議社企在項目應用數據,再配合政府開放數據,有望多方面推動社企數碼轉型。

數據作用可分為兩種,其一是數據本身,如實時、統籌等數據;另一作用是說故事,例如約十年前推出的「有機上網」計劃,旨在為家境貧困的學童,提供電子學習的機會。學童上網普及率已由計劃前的85%,增至現時的近97%,有助向大眾證明項目成效。

不過,難處是社企員工未必了解數據的用途,擔心洩露私隱而抗拒參與。然而,不少數據未必與私隱有關,且可匿名化處理。對於運用數據,只要細心設計、更多討論,有助透過數據推動社企發展,提升整體服務成效。

註:以上嘉賓訪問均屬個人意見,與本報立場無關。

支持EJ Tech



如欲投稿、報料,發布新聞稿或採訪通知,按這裏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