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n't Miss
錢包的末日 (方保僑)
By 信報財經新聞 on September 13, 2021
香港政府於8月1日開始派發電子消費券,除了部分市民因各種原因未能完成登記外,整個流程尚算暢順。今次足以證明大部分香港市民,基本上能適應使用手機作日常付款,所以我經常說,電子支付的滲透率問題並非出在市民身上,而是以往有商戶抗拒使用,但經過電子消費券的洗禮,滲透率大幅上升,看來我們朝着無現金城市又邁進一大步。
大家使用八達通多年,基於以往還是一張實體卡,普遍習慣把八達通卡放在錢包,而現時已推出了手機支付工具,就連八達通也可以用手機「嘟」,大家更可把不同的信用卡放入Apple Pay、Samsung Pay或Google Pay等,基本上連實體信用卡也不需要攜帶。美國某些州份,甚至身份證及駕駛執照都可以放進電子錢包內,那麼錢包還需要放什麼呢?
自從手機推出生物認證系統,包括指紋和面容識別後,已經被廣泛用作金融類手機應用程式的認證和解鎖,包括電子支付及網上理財等程式。一些電子政府服務,例如香港政府的「智方便」、「醫健通」、「安心出行」等,還有大家需要隨身攜帶的COVID-19針卡,也已經電子化。
近期發現很多商場推出自家手機應用程式(App),商店及食肆也選擇把優惠放在App內,根本無需再攜帶實體優惠卡。我相信不久將來,大家只需拿着智能手機便可以出門,這算不算是「錢包的末日」?
更多方保僑文章:
支持EJ Tech
如欲投稿、報料,發布新聞稿或採訪通知,按這裏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