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currently at: ejtech.hkej.com
Skip This Ads
Don't Miss

谷歌攻機器學習 睇好金融導航潛力

By on September 18, 2018
2018世界人工智能大會(WAIC)於上海舉行,科企巨頭谷歌以「AI觸手可及」為題舉行子論壇。(陳子健攝)

2018世界人工智能大會(WAIC)於上海舉行,科企巨頭谷歌以「AI觸手可及」為題舉行子論壇。(陳子健攝)

於上海舉行的2018世界人工智能大會(WAIC)今踏入第二日,科企巨頭谷歌(Google)以「AI觸手可及」為題舉行子論壇。

Google全球副總裁兼工程研究員Jay Yagnik於台上表示,人工智能(AI)於金融、旅行、汽車、媒體等行業均極具發展潛力,諸如個性化金融產品、道路識別和導航、旅遊產品動態定價等均需用上AI。他又認為,AI的發展,須符合3個條件:使應用和服務更有用(Making apps and services more useful)、扶持創新(Helping others innovations)和解決人類巨大挑戰(Solving for humanity’s big challenges)。

他透露,不少人們幾乎每天都會用到的Google應用程式,均憑藉AI提升使用體驗。例如在手機內的Google相簿,透過關鍵字搜尋(例如「上星期」、「上海」、「食物」等),即可搜尋特定照片,省卻從海量的照片中「大海撈針」的不便,堪稱小改變、大改善的例子。

Google全球副總裁兼工程研究員Jay Yagnik指,AI發展須使應用和服務更有用、扶持創新和解決人類巨大挑戰。(陳子健攝)

Google全球副總裁兼工程研究員Jay Yagnik指,AI發展須使應用和服務更有用、扶持創新和解決人類巨大挑戰。(陳子健攝)

Jay於子論壇完結後接受《StartupBeat》訪問時指,AI為人類帶來巨大衝擊,但盲目追求AI,或將之妖魔化,皆非良好取態,「(發展的基本)不單單是科技本身,更在於它的應用,應是對人類和社會有益。」他認為人們應恪守這原則,所以一些急需應付,或影響大量人口的問題,例如是醫療健康、環境保護、能源、防洪之類,在AI發展和應用上都獲優先處理。

AI發展需雲端配合

Google AI 醫療影像產品經理Lily Peng亦提到,醫療範疇適合透過機器學習和算法(Algorithm)提升效率,皆因醫生要查看的數據量龐大,而目前應用例子包括透過視網膜眼底圖像,診斷糖尿病視網膜病變,以及檢測皮膚癌、乳腺癌和前列腺癌。若要進一步發展,則需要擴大臨床應用和監管。

她接受訪問時提到,香港在醫療健康方面發展向來不俗,技術、人才和醫療教育都不缺,「不過,當有新工具例如是AI,一些相關的IT基建和配套都需要提升,舉例是雲端,因為雲端可提升運算和做實驗效率 ;而目前香港醫療健康方面的雲端應用,以數據儲存為主。」她又指,要推動醫療發展數碼化,需加強醫療和電腦科學兩方面專家的合作,「所以建立合作平台也很重要。」

Lily 表示,雖然培養一名醫生成本不菲,但AI在醫療上的作用,不是要取代醫生以減省所需成本,而是研發工具協助醫生工作,「正如計數機和試算表也不會代替會計師,因為會計師是專業的,不止是將數字加減起來。醫療影像讓醫生發現病人有何問題,再針對治療。」

Google AI醫療影像產品經理Lily Peng強調,AI發展需雲端技術配合。(陳子健攝)

Google AI醫療影像產品經理Lily Peng強調,AI發展需雲端技術配合。(陳子健攝)

開元平台助收集資料

AI發展由機器學習、深度學習驅動,Google不少AI相關方面的研發,亦為提升機器學習和識別圖像能力而準備,例如微信小程序「猜畫小歌」、由Google於2013年12月成立的藝術與文化項目巴黎研究所(Google Arts & Culture Lab )開發,以AI配對隨手塗鴉和世界名作的「Draw to Art」,以及「Move Mirror」等,分別透過手繪素描、人體搖擺姿勢等組成的數據集(Data Set)提升機器識別圖像功能。

Jay認為,如何繼續改良技術和訓練機器學習能力,是發展AI目前所要面對的挑戰。Google在2015年推出機器學習系統「TensorFlow」,最大賣點是開源(Open-source),容許開發者建立自己系統和進行深度神經網絡(Deep Neural Networks,DNN)研究,促進深度學習(Deep Learning)發展,而Google亦得以收集和整理大量資料以訓練機器學習系統。TensorFlow工程總監Rajat Monga透露,平台至今的全球下載量已超過1700萬,當中約200萬來自中國,美團點評(03690)等科技公司亦是用家,透過TensorFlow分類圖片訊息。

 

Google開發的「Draw to Art」和「Move Mirror」等,分別透過手繪素描、人體搖擺姿勢等組成的數據集,提升機器識別圖像功能。(陳子健攝)

Google開發的「Draw to Art」和「Move Mirror」等,分別透過手繪素描、人體搖擺姿勢等組成的數據集,提升機器識別圖像功能。(陳子健攝)

陳子健 · 上海

支持EJ Tech



如欲投稿、報料,發布新聞稿或採訪通知,按這裏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