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currently at: ejtech.hkej.com
Skip This Ads
Don't Miss

解讀習主席對香港4點希望 (鄧淑明博士)

By on July 12, 2022

本文作者鄧淑明博士,為香港大學工程學院計算機科學系、社會科學學院地理系及建築學院客席教授,為《信報》撰寫專欄「科網人語」。

國家主席習近平於7月1日提出對香港的4點希望,我深信香港能夠以發展智慧城市及透過創科軟實力把希望實踐。以下是我的解讀,並以優次顯示方案的可行度。

首先,以發展智慧城市排解民生憂難:

香港必須加快構建智慧城市。世界各地早以建設智慧城市為目標,解決資源短缺、人口及設施老化、失業率上升等民生問題。政府在2020年12月公布《香港智慧城市藍圖2.0》,我認為是時候檢討進度,查找不足。重點是政府有否貫徹落實措施,例如開放數據的目標之一是政府在決策時使用,而非為開放而開放。

世界各地早以建設智慧城市為目標,解決資源短缺、人口及設施老化、失業率上升等民生問題。(信報資料圖片)

世界各地早以建設智慧城市為目標,解決資源短缺、人口及設施老化、失業率上升等民生問題。(信報資料圖片)

其次,以發展北部都會區增強發展動能:

國家寄望香港能抓住「十四五」規劃和粵港澳大灣區發展的機遇,滙聚人才,融入國家發展大局。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也是世界航運及貿易中心,未來北部都會區的發展策略,能有助香港與大灣區各地優勢互補,建立一個跨地域的生態圈,將香港變成國際創科中心,箇中關鍵是土地規劃是否恰宜。

如何把這一大片土地既提升物流業現代化、促進與大灣區的創科融合,同時增加住屋供應、提供工商業交通配套以便民生及就業,這需要整全的思維。

未來北部都會區的發展策略,能有助香港與大灣區各地優勢互補,建立一個跨地域的生態圈。(中新社資料圖片)

未來北部都會區的發展策略,能有助香港與大灣區各地優勢互補,建立一個跨地域的生態圈。(中新社資料圖片)

第三,到大灣區辦學擴大人才庫:

致力提高學術及科研(R&D)投資到本地生產總值(GDP)1.5%的水平;並促進公私營協作,為年輕人提供職前培訓及就業配對,同時加強創科教育,擴大人才庫。

香港擁有世界級的優質大學,只要鼓勵各院校在大灣區辦學,發揮香港高教界的特點及國際化的優勢,有助粵港兩地的學生開拓更多協同創新的機遇,讓年輕人盡展所長。此舉也可以強化深圳與香港的人才結合,將科研落地恒常化,締造更完善的產業鏈,發揮大灣區的潛力,再放射到全國其他省份。

「空間數據共享平台」於今年底推出,有望將空間數據潛力發揮,為智慧香港作出貢獻。(網站截圖)

「空間數據共享平台」於今年底推出,有望將空間數據潛力發揮,為智慧香港作出貢獻。(網站截圖)

最後,以「空間數據共享平台」協助提高政府治理水平:

必須加強公務員團隊的培訓,學會掌握科技潮流和趨勢,運用科技結合各部門優勢,增強政府的管治及應變能力。發展局籌備開發的「空間數據共享平台」(CSDI)於今年底推出,我深信這平台將會是協助連結各方的重要手段,它既可促進政府內部溝通,也能惠及各中小企和初創企業,將空間數據潛力發揮,為宜居、具競爭力、創新和可持續的智慧香港作出貢獻。

透過以上方案,我相信香港必定無負習主席的厚望,在未來逐步實現他提出的4點希望,同時把香港構建成國際領先的智慧城市。

(編者按:鄧淑明博士最新著作《你未來就緒嗎?》現已發售)

歡迎訂購:實體書、電子書

更多鄧淑明文章:

支持EJ Tech



如欲投稿、報料,發布新聞稿或採訪通知,按這裏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