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n't Miss
解決智慧燈柱私隱問題 (方保僑)
By 信報財經新聞 on July 22, 2019
在私隱問題愈來愈備受關注的年代,大家對於自己一舉一動留下的任何痕跡都會非常關注。隨着智慧城市興起,需要設置更多不同類型的感應器監察社會活動,智慧燈柱便成為智慧城市的觸鬚,用以探測不同地方,近期卻引起市民擔憂,成為城中熱話。
資訊科技總監辦公室上星期表示,試驗計劃分階段推出不同應用程式,會首先向公眾發放交通快拍、氣象數據和空氣質素,至於環保署應用的非法棄置建築廢物黑點計劃、運輸署計算車速和車輛使用道路數據,要得到社會共識後才推行。
冀多諮詢推廣釋疑慮
近期社會因為《逃犯條例》修訂造成嚴重分歧,有連串反修例遊行及示威,如果道路上設置太多攝錄裝置,市民可能會認為被侵犯私隱,甚至懷疑鏡頭錄像會否被轉交執法部門,擔心有機會被秋後算賬,所以暫緩智慧燈柱的攝錄功能,可有效釋除公眾疑慮。希望政府日後能就這方面多做諮詢,加深公眾對智慧燈柱功能的認識,了解其用途可為整個社會帶來更多好處,以及向市民解釋政府將如何平衡有關私隱的各項考慮及應對措施。
其實,除了鏡頭之外,亦有其他智慧燈柱是採用雷達監察周遭的車流和人流,這樣便可在收集數據的同時,避免引起私隱問題,因為收集所得的數據沒有任何可以辨識面容或車牌的資料,市民可放心得多。
更多方保僑文章:
支持EJ Tech
如欲投稿、報料,發布新聞稿或採訪通知,按這裏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