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currently at: ejtech.hkej.com
Skip This Ads
Don't Miss

藤幡正樹AR程式重塑舊灣仔 藍屋等10景點 昔日生活現眼前

By on November 29, 2018

原文刊於信報財經新聞專欄「StartupBeat創科鬥室

藤幡正樹多番提醒,遊人暢玩《BeHere_HKACT!》時,別在馬路拍照免生意外。(黃潤根攝)

藤幡正樹多番提醒,遊人暢玩《BeHere_HKACT!》時,別在馬路拍照免生意外。(黃潤根攝)

日本新媒體藝術大師藤幡正樹創作生涯逾30年,這年他獲邀為香港設計中心及奧沙藝術基金,創作一個名為「BeHere」的公共藝術項目,以擴增實境(AR)技術融入老香港回憶。遊人只要在藍屋、舊灣仔郵政局等10個灣仔站點,以手機應用程式(App)掃描特定標識後,即可「置身」四十至七十年代灣仔區街坊生活,諸如大牌檔吃飯、街頭理髮等重現眼前,甚至可跟這些舊日場景合照。

搜集大量老照片

藤幡正樹擅長各式新媒體互動技術,記者很好奇他為何獨挑AR?「因為Pokémon GO,AR變得很流行啊!」藤幡咧嘴而笑,想不到已過耳順之年,他仍有鬼馬的一面。實情是他早於2014年,便首次運用AR科技創作新媒體藝術。當時他在東京澀谷舉行導賞團,團友可透過平板電腦,觀賞到著名日本導演兼作家萩原朔美,於七八十年代在當地的生活點滴影片。

今次藤幡正樹把創作場景搬到香港灣仔,他決定改用照片作為表達媒介。「能否把一些香港舊照片的場景(透過AR)帶到眼前?」藤幡透露,他從不同渠道,包括網上、圖書館及本地攝影師等,搜羅大量香港舊照片;同時訪問數十名灣仔老居民,「在數十年前的香港,人們會在街邊吃晚飯,現在『大牌檔』已經不流行。」

不少灣仔老街坊踴躍分享舊日的小故事。(奧沙藝術基金提供)

不少灣仔老街坊踴躍分享舊日的小故事。(奧沙藝術基金提供)

藤幡邀請20多名演員雲集攝影室,利用70部相機及攝影測量法軟件,將演員重新演繹的舊日生活轉化成立體數據。(奧沙藝術基金提供)

藤幡邀請20多名演員雲集攝影室,利用70部相機及攝影測量法軟件,將演員重新演繹的舊日生活轉化成立體數據。(奧沙藝術基金提供)

逾20演員拍實景

藤幡對舊照片很上心,街坊們亦踴躍分享昔日故事,資料重組過程非常有趣。例如有老居民憶起六十年代時灣仔街頭有攝影師,提供人像攝影服務,方便街坊拍證件相用來申請個人身份證明文件,莫講是藤幡本人,就連作為八十後在香港土生土長的記者,亦覺得難以想像。

「在那個年代,照片是新媒體。於是我們便從照片開始,將之化成數碼立體影像。」方法是邀請20多名演員雲集攝影室,利用70部相機及攝影測量法(Photogrammetry)軟件,將演員重新演繹的舊日生活轉化成立體數據,最終透過AR技術在真實世界呈現。藤幡笑言,拍攝期間他要擔當導演,「演員中有些是香港演藝學院的學生,這班年輕人根本沒用過洗衫板!」幸得部分灣仔老居民指導,歷時兩周的拍攝才得以完成。

然而,全港十八區之中,藤幡為何對灣仔情有獨鍾?「十九世紀這裏(按:現今灣仔皇后大道東以南、石水渠街「藍屋」一帶)背山面海,經過填海造地後,前方的填海區變成商業區,但這裏依然有很多民眾聚居。皇后大道東有如住宅區和商業區的界線,將舊灣仔和新灣仔分隔開來。」他明言,灣仔的人氣雖不及太平山、中環等英國人昔日的聚居地,但灣仔有更多尋常百姓的故事,在一定程度上,灣仔也讓他聯想到東京澀谷,「這個予人時尚感覺的地區,一樣有很多平民居住。」

藤幡正樹(右)示範用程式「穿越時空,在手機畫面上看到灣仔昔日生活。

藤幡正樹(右)示範用程式穿越時空,在手機畫面上看到灣仔昔日生活。(黃潤根攝)

1129_P08

採訪、撰文:陳子健

延伸閱讀:

新媒體玩虛實互動 手機變口袋博物館

支持EJ Tech



如欲投稿、報料,發布新聞稿或採訪通知,按這裏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