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網股難「免疫」 (高天佑)
新冠肺炎疫情爆發以來,環球股市向下滾,唯獨科網股依然堅挺,似有「免疫」抗體。這背後存在着合理邏輯基礎,一來人們多了使用網購、外賣App、遙距辦公等網絡服務,二來鎮日悶困家中,不免增加瀏覽Facebook、Netflix、YouTube等網站,帶動流量猛漲。
fb服務用量飆 收入反減
若以1月19日(中方首次證實病毒「人傳人」,並開始嚴格應對疫情)為起點,美股道指至今累瀉31%(最多曾跌38%),港股恒指和A股滬指也分別下挫19%和9%。可是Amazon期內股價不跌反升,微漲約4%。其餘大型網企如Facebook、微軟、Google、阿里巴巴(09988)、騰訊(00700)等,雖未能避免跟隨大市下滑,惟跌幅普遍較小,近12個月股價大部分仍有進賬。
科網股硬淨的原因正如文首所述,不可說沒有道理。但或許擔心投資者「期望過高」,fb於周二罕有地在官網發出博客文章,「介紹」該公司最近營運實況。fb旗下服務(包括Facebook、Instagram、WhatsApp、Messenger等)最近30日的用戶流量,確實一如所料飆升;特別是在疫情重災區如意大利,網民整體上線時間增加70%,Instagram和Facebook Live的觀看次數倍升,Group Calling(群體會議)使用時間更加躍增10倍。
奢侈品旅遊廣告鳥獸散
當一家公司的服務使用量如此凌厲上揚,理論上其收入也水漲船高,問題是上述全都是免費服務。實際上,龐大用戶量只是fb的「生財工具」,卻並非收入來源本身;根據2019年年報,該公司多達98%收入來自廣告。
據該博客文章所講,fb近日生意受到「嚴重打擊」(adversely affected),皆因很多客戶都減少了廣告投放。這不難理解,事關從時裝、奢侈品、餐飲、旅遊到汽車等廣告大戶,在疫情之下都被迫暫停或收縮業務,並預期自身收入將大減,自不會在此時候耗用資源大賣廣告,寧可保留多點現金預備過冬。
換言之,fb一方面收入受壓,另一方面須因應用量飆升,增加數據中心等基建設施開支,等於兩頭受累。因此,該博客文章被投資者視為「變相盈警」,拖累fb股價在周二逆市回落3%。
當然,各家網企經營模式各異,受疫情的影響程度不盡相同。像fb、Twitter、微博這類依賴免費服務賺取廣告收入的社交平台,不但「旺丁不旺財」,甚或「愈旺丁,愈破財」。相反,Amazon、阿里巴巴、美團(03690)、京東、拼多多等網購企業及O2O平台對廣告收入依賴較少,可憑網購訂單、外賣服務帶來實打實的收入增長。
至於騰訊,儘管微信的廣告業務受壓,但人們減少出街消費,多了留在家中「課金」玩網絡遊戲,或多或少為業績帶來一定幫補,更何況騰訊在美團、京東和拼多多都持有主要股權。
投資者不宜期望過高
無論如何,fb的例子證明了,萬一整體經濟陷入萎縮,網企很難完全「免疫」。即使現在說網購、網遊等業務可望暫時受惠,但假若很多人將會失業,他們花費於購物和娛樂的開支遲早會縮減。所以投資者不宜期望過高,以為「疫市買網企」就可保平安。
誠然,網企受創程度比餐飲、旅遊、實體零售等行業始終較低,加上全球寬鬆放水救市,有機會吸引資金湧進科網板塊。不過,此番「避險」邏輯的大前提,繫於環球經濟能避免嚴重衰退。
由於肺炎特效藥和疫苗研製需時,全球防疫措施須持續一段時間,世界經濟短期內難言恢復正常運作。逆向來看,或許要待科網股也開始感受到經濟下行壓力,股價出現適度調整之時,才可觀察大市是否已見底。
(編者按:高天佑著作《中產必須死》現已發售)
歡迎訂購:實體書、電子書
更多高天佑文章:
支持EJ Tech
如欲投稿、報料,發布新聞稿或採訪通知,按這裏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