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刑是司法重要一環。香港大學計算機科學系高志明教授夥拍法律學院張善喻教授團隊,根據香港法例第134章《危險藥物條例》毒品罪行的刑罰,研發出「港大人工智能律師」首階段模型,以人工智能(AI)估算量刑,不但對律師、社工等專業人士有幫助,也可讓公眾理解有關罪行的法律後果。
有關販毒量刑估算程式涉及8種常見危險藥物,包括可卡因、海洛英、冰毒、氯胺酮及大麻等。用戶只要在程式內簡單回答4條問題,如藥物種類及數量、是否認罪、有否加減刑期條件等,系統即可推算有關案件的監禁刑期,並提供相關法院案例連結。
讀取逾3000份判案書
「港大人工智能律師」程式結合法律知識及AI技術,通過機器學習訓練AI掌握兩類知識,以輔助用戶估算刑期。法律知識包括法律原則、量刑指引、邏輯步驟,以至法官在量刑時會考慮的關鍵因素。程式更會從以往判決獲得量化數據,團隊通過機器學習及自然語言處理(NLP)技術訓練AI模型,AI讀取逾3000份法院判案書後,記住並理解過去相關案例的量刑邏輯,例如當案件涉及跨境販毒,或持續犯罪等加刑因素,AI就會推算出定罪者須額外監禁的時間。
以藏有100克海洛英的案件為例,法庭量刑起點為9年4個月;若牽涉跨境販運,刑期將加長至9年9個月;若監禁期間行為良好,實際刑期會減少,料降至6年6個月。
港大研究團隊透露,他們計劃把有關AI技術應用擴展至其他法律領域,如研發人身傷害賠償的估算程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