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曲分享平台區塊鏈助變現 (音樂火鍋余浩然)
原文刊於信報財經新聞「StartupBeat創科鬥室」
區塊鏈(Blockchain)技術發展愈趨成熟,除了應用在加密貨幣,亦適用於創意工業。以音樂火鍋(Music Hotpot)這分享平台為例,考慮引進有關技術,為本地獨立音樂人創造作品變現的機會,吸引支持者互動及消費。今次請來首席執行官余浩然,講解平台的功能特點。
主持:(陳)陳施敏 《信報》科技記者
嘉賓:(余)余浩然 音樂火鍋首席執行官
陳: 創辦團隊並非音樂人出身,為何有志針對本地獨立音樂人,為他們開發音樂分享平台?
余: 「音樂是免費」的概念深入民心,我認識不少音樂人朋友,他們為作品投放大量金錢、時間、精力,可是願意出錢買音樂的人太少,使音樂人難以獲得公平收益。大部分人要另找工作維持生計,才能繼續創作音樂。我們希望以區塊鏈等新技術,協助獨立音樂人把作品變現,並透過互動模式,增加音樂人與粉絲的交流溝通,構建新的聽音樂及消費模式。
陳: 音樂火鍋與市場同類的音樂平台有什麼分別?有何競爭優勢?
余: 音樂火鍋類似「格仔舖」,音樂人可上傳作品到平台,自訂作品價格、數量等;亦設有轉售功能,自訂粉絲每次轉售作品的分成,讓音樂人有持續的收入。
現有的音樂串流平台,粉絲只能以訂閱方式支持音樂人;透過音樂火鍋,粉絲除了購買音樂,還可收到來自音樂人的禮物,包括隱藏曲目、MV,以至線下演唱會門票等。
平台的手機應用程式於去年4月上架,現正處於Beta測試階段,暫時僅設聽歌功能;目前約有120組本地獨立音樂人進駐,包括樂隊及個人歌手,累積約有1000首歌,料最快今年底推出正式版程式。
資深音樂人無償幫忙
陳: 一些本地知名音樂人以合作夥伴身份加盟平台,雙方合作關係怎樣?
余: 作為一間初創,我們使用最原始方法,逐一邀請獨立音樂人進駐,並向他們解釋平台理念;獨立音樂不是沒回報或出路,只是缺乏平台或工具支持。開發過程遇到的挑戰,除了錢還是錢。
在有限資金支援下,團隊找到各種有心人幫助,例如伍仲衡、金培達、黃志淙等資深音樂人,皆從事音樂行業多年,了解主流音樂及獨立音樂的興衰;很開心他們支持平台的理念,願意無償出任顧問及合作夥伴。
音樂火鍋是數碼港培育計劃、港大創新及創業中心iDendron支援初創,主要依靠政府、創辦團隊及私人投資者支持。公司對融資持開放態度,冀找到志同道合的投資者,資金以外,還能獲得場地、器材等策略夥伴支援。
K11商場播MV加強曝光
陳: 平台主要以直播方式推廣音樂,成效如何?
余: 疫下實體活動大多轉到網上舉辦,反而讓更多本地音樂「浮出來」,令更多聽眾認識。由去年4月開始,平台每周都會在Facebook專頁直播,邀請不同獨立歌手表演,至今累計接近70場。每場直播的實時觀看人數,介乎20至100人左右,每場觀眾累計約1000人。雖然觀看人數不算多,惟數目有穩定增長。
陳: 據悉,公司去年12月曾與K11合作,透過商場內的大型屏幕,播放本地獨立音樂人的MV,成效如何?未來還有類似合作嗎?
余: 獨立音樂人在過去甚少機會在商場等公眾地方播放自己的作品。平台透過K11 Indie MV Showcase項目,剪輯了8段影片內容,每段片長約一小時,包含約10至12個MV。去年12月的8個周六日,每天重複播放4至8小時,合共播放近100個MV;商場內亦設有展板,介紹項目內容。
由於反應不俗,平台正跟K11方面商談,能否把項目恒常化,例如幾個月舉辦一次,亦希望加入教育、節慶等元素。此外,本月初平台亦在K11 Natural,舉辦了3場實體表演,表演嘉賓包括歌手劉卓軒、王嘉莉等。
平台亦接觸不同機構及場地,包括社企、出版社、NGO(非政府組織)、商場等,早前就在觀塘裕民坊舉行街頭表演(busking)。我們作為音樂火鍋,未來將與不同平台合作,以夥伴身份合辦音樂會,亦會繼續邀請音樂人加入,讓聽眾有更多「湯料」選擇。
註:以上嘉賓訪問均屬個人意見,與本報立場無關。
支持EJ Tech
如欲投稿、報料,發布新聞稿或採訪通知,按這裏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