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頴宇:臨床試驗港角色吃重 醫藥創投翹楚 見證內地生科崛起
原文刊於信報財經新聞專欄「StartupBeat創科鬥室」
「最好的創業投資者,應該有實際操作(創業)經驗。」這是美國軟銀資本前CEO Gary Rieschel給徒弟梁頴宇(Nisa)的建議。15年前,港人梁頴宇放棄美國矽谷的創投事業,返回中國開展醫療生意,後來重操故業,當上「啓明創投」(Qiming Venture Partners)合夥人,引領啓明創投成為內地醫藥創投的翹楚,見證內地醫療科技崛起。她直言,香港在推動生物科技發展上有重要角色。
美國史丹福大學孕育無數偉大企業家,梁頴宇曾在該校修讀MBA,更因緣際會獲著名風險投資者Heidi Roizen引薦,成為美國軟銀資本的實習生,認識了時任行政總裁Gary Rieschel,為她的創投生涯掀起帷幕。
2003年,梁頴宇的一位順德遠房親戚不幸患上肝癌,她在協助尋訪治癌藥物的過程中,發現當時內地醫療水平頗為落後。
在伯樂Rieschel的鼓勵下,Nisa毅然辭去創投工作,到內地創立「生原控股」,代理肝癌射頻治療導管等醫療耗材。
創業無疑是要解決社會問題,惟梁頴宇發覺不能「頭痛醫頭」──即使有了醫療耗材,中國癌症病人的5年存活率仍比美國低約四成。後來,獲創投界朋友穿針引線,梁頴宇跟一位美國腫瘤科醫生合夥,在上海開設「百瑞腫瘤醫院」。
不少藥效顯著的外國癌症藥物,因未取得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CFDA)許可證,中國病人無法獲處方使用。於是,梁頴宇創立專利藥公司「諾凡麥」,從外國引入腫瘤專科藥,再於中國當地銷售。
時至今日,以上3間公司各有不同發展:較早創辦的生原控股,每年營收數以億元人民幣計,並涉足產品研發範疇;諾凡麥後來被SciClone(NASDAQ:SCLN)收購,回報近20倍。
中國臨床數據屬大寶藏
梁頴宇稱,在過去十多年,不少華人生物醫藥科學家都回流中國做研究及創業,2008年金融海嘯後,這趨勢更加明顯。親眼目睹內地生物科技崛起,自己又累積了扎實的行業經驗,再加上Rieschel的邀請,她決定重返創投行業,加入Rieschel於上海創辦的啓明創投,當上主管合夥人。
啓明創投在中國投資70多間醫療相關公司,其中胰島素藥廠甘李藥業、研發生物藥的再鼎醫藥(NASDAQ:ZLAB)等,均由海歸派創立。「目前不少外國的大藥廠都會在歐美及中國同步做臨床測試,內地生物科技市場已是全世界第二大。」在物聯網(IoT)趨勢下,醫療器材蒐集得來的大數據,有助推動生物科技的發展。
她表示,中國勝在醫院規模大,很容易就蒐集到足夠數據,方便進一步的臨床測試,「在美國研發一隻新藥,可能要30億至40億美元,但中國只需3000萬至5000萬美元。」惟她坦言,治療癌症、心腦血管疾病等的大分子藥物,由於生產涉及專業機器,內地的成本優勢相對不明顯。
在內地大力發展生物科技下,梁頴宇認為,香港有其重要角色。2016年,香港大學和中文大學的一期臨床試驗中心,就獲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CFDA)藥物臨床試驗資格認定。她說:「我們能否帶動更多香港或外國公司在這兩個中心做臨床試驗?讓更多本港研發人員參與其中,從而增加學習機會。」
回顧2012年的「DR醫學美容療程事故」,打擊了本港的細胞療法研究。事件中,3名女子接受只處於實驗階段本來用作治療癌症的細胞因子誘導殺手細胞(CIK)療程後入院,釀成一死兩傷殘的慘劇。
推動成果商品化欠積極
梁頴宇指出,不論細胞療法及基因療法,均須訂立一套嚴謹標準,以免藥物生產或病人治療期間受感染。內地不少醫藥公司在這方面至今尚未達標,距離實際應用仍有漫漫長路。
即使美國也直至去年12月才出現首隻獲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批准的遺傳性疾病基因療法藥物「Luxturna」。新藥讓遺傳性視網膜疾病「萊伯氏先天性黑蒙症」(LCA)的患者身體,能製造到幫助恢復視力的蛋白質,惟定價卻高達85萬美元,「有多少病人負擔到?」她慨嘆,由藥物研發、臨床測試,到獲批註冊推出市面,基因及細胞療法的成本都非常高,「我都不肯定是否有這需要在香港研發成本如此高昂的藥物」。
梁頴宇不諱言,只有把研究成果商品化,再在本土及海外市場銷售,該項研究方算真正成功。可惜,本地大學教授對此興趣不大,也無意創業;加上香港大企業亦較少購買本地科技的授權,令研發單位未足以憑授權費,做到自給自足及持續研發。
本港科研不乏尖端技術
她強調:「就像好的初創,不需要政府資助,沒那麼好的才需要。我們一定要令本地大學科研去到世界尖端水平!」以中大教授盧煜明為例,他在1997年發明從孕婦血漿中抽取胎兒DNA,代替傳統的羊膜穿刺法作產前檢查,如今這技術被國際廣泛採用,及後更應用於腫瘤篩查中。這種液體活檢(Liquid Biopsy),被美國麻省理工學院選為「十大科技突破」之一。盧教授跟團隊創立生命科學公司Xcelom及Cirina,繼續研發無創產檢及用血漿檢測癌症技術,後者去年更與美國早期檢測癌症公司GRAIL合併。
梁頴宇相信在可見未來,腫瘤、糖尿病和抗細菌藥物等,將是生物科技的研發重點,「但問題是,大家都跑去研究基因治療、細胞治療等癌症療法,可能全中國就有百多個研發項目。假如研發出來的藥物全都獲准推出,試想其商業及投資潛力能有多大?就如共享單車,街上什麼顏色都有。在內地做生意,不論高科技與否,市場競爭都太劇烈。」
採訪、撰文:陳子健
延伸閱讀:
鼓勵青年人外闖擴闊視野
支持EJ Tech
如欲投稿、報料,發布新聞稿或採訪通知,按這裏聯絡我們。
Related Posts
Latest News
-
AI之戰|鴻海為輝達建 全球最大AI晶片GB200生產基地
路透報道,鴻海雲企業解決方案事業部高級副總裁丁肇邦表示,公司正為輝達(Nvidia)興建一座全球最大的人工智能(AI)超級晶片GB200的生產工廠,以滿足對Blackwell平台的市場需求。
- Posted October 8, 2024
- 0
-
TikTok違規?|南韓查TikTok疑違個人資訊保護法
韓聯社引述南韓資訊通訊行業和相關部門消息報道,南韓個人資訊保護委員會正在檢查字節跳動旗下TikTok有否違反《個人資訊保護法》,若發現存在違法行為,將按程序正式展開調查。
- Posted October 8, 2024
- 0
-
GPS背後無名英雌(鄧淑明博士)
高盛報告指出,過去25年全球女性投身職場有上升趨勢,日本和德國尤甚。然而,不同行業中,女性員工增長有明顯差異,以高收入的資訊科技業(IT)為例,美國和歐盟的女性員工比例反跌2%和4%;現時全球IT企業,高層職位普遍仍由男性主導。
- Posted October 8, 2024
- 0
-
人事變動|葉成輝任香港寬頻總裁
香港寬頻(01310)昨任命葉成輝博士出任集團總裁及營運總裁,即日起生效。葉成輝具備超過30年環球領導經驗,曾獲委任為商經局「一帶一路」專員,並出任香港應用科技研究院行政總裁。
- Posted October 8, 2024
- 0
-
前海創業賽|即日起接受報名
為鼓勵青年在大灣區實現創業夢想,前海管理局自2016年起主辦「前海粵港澳台青年創新創業大賽」。新一屆大賽即日起接受報名,截止日期為10月18日下午5時。
- Posted October 8, 2024
- 0
-
新MacBook Pro|14吋新MacBook Pro開箱片流出 蘋果月底發布前 俄網紅搶測M4
彭博記者格爾曼(Mark Gurman)爆料,蘋果公司很大機會在本月底介紹多款配備M4晶片的新產品,包括14吋及16吋的新MacBook Pro(MBP),重新設計的Mac mini、iMac,亦會推出新款平板iPad mini,部分產品最快11月1日發售。
- Posted October 8, 2024
- 0
-
AI之戰|Google搜尋廣告市佔率 遭AI初創及TikTok蠶食
《華爾街日報》報道,Google在規模近3000億美元的搜尋廣告市場,主導地位受到挑戰,TikTok和人工智能(AI)初創正蠶食其市佔率,由AI和社交影片帶動的新產品更可能顛覆市場。
- Posted October 7, 2024
-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