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燈柱憂侵私隱 3功能暫停用
原文刊於信報財經新聞
政府於2017年《施政報告》提出安裝附設智能裝置的「多功能智慧燈柱」3年試驗計劃,今年率先在觀塘區安裝,預計相關工程今年內完成。政府資訊科技辦公室聯同路政署昨日在簡報會上指出,環保署、運輸署、天文台及地政總署將會透過智慧燈柱提供公眾服務,但基於私隱考慮,暫不會啟用3項功能。
低清交通快拍難辨人臉
助理政府資訊科技總監黃志光表示,公眾對智慧燈柱帶來的私隱問題存在誤解和憂慮,故現階段只會啟動交通快拍、氣象感應器及空氣質素感應器,三者皆會用作公開數據予公眾使用。其中,交通快拍將會由高清影像轉為低清影像,令人臉及車牌難以辨識。
他指出,過程中沒有涉及錄影,機器會自動把拍攝畫面轉為低清。至於為何使用高清鏡頭,他解釋,是為了配合未來政府部門的需要,強調警務處沒有提出建議或指示。
環保署監察非法棄置廢物的全景攝影機,暫時唯一使用高清影像功能,當局表示將在燈柱張貼告示,並在案件完結後盡快刪除資料。黃志光補充,考慮到這類功能在私隱問題上有較大爭議,故聯同運輸署的藍牙交通探測器、車牌號碼收集功能暫緩推行,直至取得區議會代表的共識,才考慮啟動及安裝更多功能,新系統詳情會上載至網上予公眾參考。
問及智慧燈柱會否用作執法用途,黃志光說,會根據現行法例及私隱條例與警方合作,因此未必會向警方提供全部資料,而且相關影像會轉化為低清版本,資料不會在燈柱內儲存,亦不設人臉識別功能,故未必存在執法用途。
分階段安裝約400支燈柱
今年5月,政府正式公布多功能智能燈柱試驗計劃,首階段會於觀塘及九龍東安裝約50支智慧燈柱,其中兩支燈柱鏡頭已啟動了交通快拍的功能。試驗計劃為期3年,將分階段安裝約400支智慧燈柱,目的是推動香港的智慧城市發展,以及支持5G無線網絡的建設。
黃志光又說,政府已為項目投資約2.7億港元作工程撥備,工程由路政署及合約公司負責,未來將與其他地區的區議會會面,以增加智慧燈柱在各區的安裝量,並在3年試驗期中繼續推展該3項具爭議的功能。
支持EJ Tech
如欲投稿、報料,發布新聞稿或採訪通知,按這裏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