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currently at: ejtech.hkej.com
Skip This Ads
Don't Miss

星空奇遇記創作人簽名NFT植入細胞

By on December 2, 2021

原文刊於信報財經新聞「StartupBeat創科鬥室

當非同質化代幣(NFT)與生物DNA結合,會擦出什麼火花?近日電影製作公司Roddenberry Entertainment,把《星空奇遇記》(Star Trek)創作人Gene Roddenberry,當年跟電視製作公司Desilu Productions簽訂首份合約的簽名製作成NFT,並以DNA編碼形式植入活菌細胞,聲稱是全球首個「有生命的NFT」。

DNA是自然界儲存數據的方式,有別於電腦以0和1作為數據編碼,DNA的編碼主要由A(腺嘌呤)、T(胸腺嘧啶)、C(胞嘧啶)、G(鳥嘌呤)組成,這些核酸序列的組合,代表特定的遺傳指令,可決定頭髮或眼睛的顏色。這些編碼還適用於儲存NFT等數碼資料,比起現有儲存方式,DNA編碼的數據儲存量更大。

《星空奇遇記》創作人Gene Roddenberry當年跟製作公司簽訂的第一份合約,其簽名檔近日被製作成NFT。(Roddenberry Entertainment IG圖片)

《星空奇遇記》創作人Gene Roddenberry當年跟製作公司簽訂的第一份合約,其簽名檔近日被製作成NFT。(Roddenberry Entertainment IG圖片)

科技媒體The Verge報道,是次製作NFT用到的簽名,來自Gene Roddenberry在1965年,與製作公司Desilu Productions簽署的首份《星空奇遇記》合約。負責有關項目的科學家,把製成NFT的簽名,透過DNA編碼方式植入活菌細胞,然後經過10小時的凍乾程序,讓細胞進入休眠狀態。

亮相巴塞爾藝術展

NFT可以賦予資產「獨一無二」的特質,從而提高其市場價值。不過,基於生物細胞自我複製的特性,一旦休眠細胞被喚醒,一夜之間可以創造超過10億個新的NFT複製品。

《星空奇遇記》首部電視劇集於1966年播出,其後陸續衍生多部系列劇集及電影。(Roddenberry Entertainment IG圖片)

《星空奇遇記》首部電視劇集於1966年播出,其後陸續衍生多部系列劇集及電影。(Roddenberry Entertainment IG圖片)

儘管如此,製作團隊仍為該NFT取名為El Primero,在西班牙語的意思是「第一個」。該NFT在今日開幕的巴塞爾藝術展邁阿密海灘展會上亮相。

現時NFT主要建基於以太坊等主流區塊鏈。加密貨幣分析網站Digiconomist估計,以太坊上每單交易的耗電量,相當於美國家庭平均6.88日的用電量。為了減少碳排放,團隊與區塊鏈平台Solana Labs合作,該平台採用的權益證明(Proof Of Stake),比起以太坊採用的工作量證明(Proof of Work),消耗的能源少得多。Solana Labs稱,它們每單交易的耗電量,與使用兩次Google搜尋器相若。

支持EJ Tech



如欲投稿、報料,發布新聞稿或採訪通知,按這裏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