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currently at: ejtech.hkej.com
Skip This Ads
Don't Miss

新技術回報未清晰 難誘中小建商

By on May 20, 2021

原文刊於信報財經新聞「StartupBeat創科鬥室

鄧進明認為,目前BIM的投資回報未清晰,不易吸引建築界採用相關技術。(黃勁璋攝)

鄧進明認為,目前BIM的投資回報未清晰,不易吸引建築界採用相關技術。(黃勁璋攝)

由鄧進明創辦的Llewellyn and Partners Company Limited(LPC)去年曾協助香港建造業議會,進行有關BIM技術應用情況的問卷調查,有約1900間香港建築公司受訪,發現本地建築界對BIM的應用比率約為75%,較2019年略微上升4個百分點。

本地業界應用比率約75%

身兼LPC行政總裁的鄧進明坦言,本地BIM應用尚有很大的進步空間。目前的BIM國際標準源自英國,於2016年制定,到了2018年至2019年間才取得ISO 19650認證並成為國際標準,獲包括香港在內全球逾160個國家或地區採用,「標準化是推動BIM的第一步,訂立標準至今才不過5年,有4%增長已經『算係咁』。」

鄧進明指出,目前採用BIM技術的主要是具規模的建築公司,至於經常擔任工程分判商的中小型公司,大部分都未有引進BIM,「BIM發展,很需要它們提供數據。」他解釋,假如建築公司想使用BIM技術,估計投資金額介乎77萬至120萬元,對不少中小企而言,實在難以負擔。

另一方面,現時BIM的投資回報也不夠清晰。鄧進明透露,以制定行業標準的英國為例,採用BIM大約可節省15%至20%建築成本,可是在其他地區,一直無相關確實數字,「在未來兩三年,應該要有數據來證明BIM的投資回報,作為應用BIM的誘因。」

人才配合也是一大關鍵,鄧進明直言,一個BIM團隊,通常需要一名管理人員,再加上3名協調人員,以及6名BIM製作人員,即共10名成員,「惟目前香港沒這麼多BIM人才」。身為港大學者的他不諱言,當前本地院校對BIM領域的涉獵不足,畢業生未必充分掌握該項技術。

電腦專才不熟建築易卻步

他又以自家初創LPC為例,能夠聘請到同時熟悉建築和電腦科技的畢業生固然理想,惟兩類人才相比,公司需要科技人才多於建築人才,「始終建築方面的知識我們本身已經具備……可是電腦本科畢業生,很多時會因為自覺不諳建築工程,而對投身BIM行業卻步。」

鄧進明強調,香港絕非落後,也不應該跟內地比較,然而有需要改變固有思維。(黃勁璋攝)

鄧進明強調,香港絕非落後,也不應該跟內地比較,然而有需要改變固有思維。(黃勁璋攝)

在2012年,鄧進明曾於內地擔任寧波諾丁漢大學的建築與建築環境系系主任,「那段時間正是中國建築行業高速起飛的年代,我見證當地如何推行建築工程數碼化。」他續說,內地一些重量級發展商,手上有大量工程項目準備上馬,更需要BIM標準化來妥善管理,能更容易地計算出項目的投資回報。

「內地工程本身缺乏數碼元素,可能連AutoCAD圖紙也欠奉,自然可以直接跳到BIM階段;反觀香港經過多年發展,很多事情已經一步一步well-established,現在要轉身反而難。」他多番強調香港絕非落後,也不應該跟內地比較,然而有需要改變固有思維,「讓原來的制度或系統,跟數碼科技整合起來。」

延伸閱讀:

港大學者辦初創 圖則物料無遺漏 BIM平台共享建築資訊

支持EJ Tech



如欲投稿、報料,發布新聞稿或採訪通知,按這裏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