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碼經濟成疫後復甦動能 (車品覺)
世界產業經濟數碼化轉型是大勢所趨,數碼經濟已成為經濟增長的重要驅動力,「非接觸經濟」全面提速,為數碼經濟的發展提供了新路徑,在家工作、網上購物、在線教育、遠程醫療等只是個開端。十九屆五中全會明確提出要加快數碼經濟的步伐,有兩條發展路徑:1. 數碼產業化、2. 產業數碼化。根據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發布的資料,在2019年內地數碼經濟增長值規模達到35.8萬億元(人民幣.下同),其中數碼產業化佔7.1萬億元,產業數碼化約28.8萬億元,對經濟增長貢獻率達到60%以上。
承接着過去在電子商務、移動支付、共享經濟、5G等數碼經濟核心領域的成功,第十四個五年規劃綱要明確提出重點發展數碼經濟的七大重點產業,包括雲計算、大數據、物聯網、工業互聯網、區塊鏈、人工智能、虛擬實境(VR)和擴增實境(AR)。然而,如果能把產業數碼化擴展到整個傳統產業並惠及中小企業,將會徹底改變中國數碼經濟的面貌。
數碼經濟正成為疫後經濟復甦的新動能,策動地方經濟的三大引擎包括京津冀、長三角和粵港澳大灣區,這些城市群已確立了各自的發展目標和規劃:
京津冀以北京為首,數碼經濟發展迅速。2020年9月,北京市制定了促進數碼經濟發展「1+3」政策,將從打造數碼貿易試驗區、建設數據跨境流動安全管理試點、設立北京國際大數據交易所三方面先行先試,探索數碼經濟發展的新路徑和突破口。
長三角地區作為產業數碼化、數碼產業化發展前沿陣地,該地區已構建較完善的數碼經濟政策體系。據統計,2019年長三角地區數碼經濟總值達到8.6萬億元,佔全國數碼經濟的28%,佔當地生產總值(GDP)41%。
廣東省數碼經濟政策更多涉及數碼經濟頂層設計及數碼化治理,目標是把粵港澳大灣區打造成為全球數碼經濟發展高地。廣州側重於推動傳統基礎設施數碼化和智能化升級、智慧城市、智能製造、數碼流通等方面。到2022年,廣東省計劃建造22萬個5G基站,建成珠三角5G寬帶城市群,實現粵東粵西粵北城市、縣城及中心鎮都有5G網絡覆蓋。
至於香港又該如何應對這場數碼經濟的浪潮呢?下一個五年規劃當中,香港的角色應該怎樣銜接,似乎還是不太清晰及有待釐清。
(編者按:車品覺著作《覺悟.大數據》現已發售)
歡迎訂購:實體書、電子書
更多車品覺文章:
支持EJ Tech
如欲投稿、報料,發布新聞稿或採訪通知,按這裏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