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去中國化」毒招 (高天佑)
近月來不少人關注所謂「去中國化」問題,卻往往聚焦於科技業會否在一夜之間離開中國,這恐怕是放錯焦點。實際上,除非意外爆發熱戰,「去中國化」不可能急性上演,應傾向慢性進行,否則全世界的科技產品都會嚴重短缺,齊齊攬炒。就像美國政府上周五宣布加強制裁電訊設備商華為,任何零部件只要美國技術含量達10%(此前是25%)便受限制,卻並非完全禁絕,而是須逐次向美國商務部申請。美國總統特朗普借此施壓,促使科技廠商於兩三年內把生產鏈遷離中國,類似手段勢將陸續有來。
美技術含量封殺令
自從美國政府兩年前開始制裁華為,限制任何美國技術佔25%或以上的零部件供應予該公司,華為確實作出了很大的努力「去美國化」,部分供應商亦予以配合,包括局部改用歐洲或日本專利以取代美國專利,務求令一些零部件的「美國含量」低於25%,以便繼續向華為供貨。同時,所謂「技術含量」的判斷其實有得拗,20%至40%之間的差距可以相當模糊,好像台積電這種全球獨一無二的供應商,一直「側側膊唔多覺」繼續替華為代工晶片,畢竟美國若然制裁台積電,恐怕所有美國人再也買不到4G手機。
講到底,中國人憑着智慧、血汗加上機遇,在幾十年間奠定「世界工廠」地位,目前全球大部分科技產品均來自位於中國的生產線。美國政府倘硬推「急性去中國化」,立刻禁絕所有美國技術零部件銷往中國,勢必造成全球科技產品短缺甚至惡性通脹,導致世界經濟「攬炒」,美國自己也很傷。
因此,「慢性去中國化」才最符合美國戰略目標,然而若單靠特朗普等政客「溫馨提示」,科技品牌及供應商們未必有太大動力把生產線遷出中國,一來這意味捨棄中國的勞動力、規模效益以至市場,二來涉及巨額資本開支和風險,三來它們可能憧憬中美雙方遲早「床頭打交床尾和」,暫時採取「拖字訣」,敷衍虛應特朗普的叮嚀,視之為唐僧碎碎念。
台積電先立投名狀
可是,美國商務部上周五下達辣招,就意味唐僧不只碎碎念,更是唸起緊箍咒,透過實際行動讓科技品牌及供應商們知道今回動真格,促使他們快快把遷出中國付諸實行,安排低端生產線搬到越南、泰國、印度,中端的轉移至台灣和南韓,高端則回歸美國與日本。不難想像,未來兩三年內美國商務部對於零部件供應予華為的審批,很可能會跟相關廠商的「逃離中國」進程掛鈎。
值得留意的是,同樣在上周五,台積電宣布投資120億美元,於美國亞利桑那州興建最先進的5納米晶片代工廠,預料2023年開始生產,這正可視為「投名狀」,並將對其他供應商產生牽頭示範作用。
同樣可以想像,假如特朗普今年底成功連任,未來幾年他對中國的態度將繼續是「呃呃氹氹」,一邊跟你談談經貿協議,趁機谷你買多些農產品,賺得一筆得一筆;底裏卻持續推進「慢性去中國化」,一點一滴壓縮中國科技業生存空間,務求幾年後即使脫離這個「世界工廠」,地球仍能如常運轉,屆時美國就有條件跟中國正式「割席」脫鈎,演變為真正的冷戰關係。
無論如何,「封殺中國」漸成美國跨黨派、跨階層朝野共識,不管特朗普連任與否,「慢性去中國化」大方向料將持續及逐步加強。面對連番化骨毒招,中國方面如何應對實在很考智慧。
(編者按:高天佑著作《中產必須死》現已發售)
歡迎訂購:實體書、電子書
更多高天佑文章:
支持EJ Tech
如欲投稿、報料,發布新聞稿或採訪通知,按這裏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