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currently at: ejtech.hkej.com
Skip This Ads
Don't Miss

從陸家嘴看G20 (高天佑)

By on June 14, 2019

本文作者高天佑,為《信報》撰寫專欄「新聞點評」,此為節錄版本,原文請按此

本月底G20的「習特會」成市場焦點,觀乎劉鶴提到加大開放力度的言論,令人聯想中美貿易協議或有好消息。(資料圖片)

本月底G20的「習特會」成市場焦點,觀乎劉鶴提到加大開放力度的言論,令人聯想中美貿易協議或有好消息。(資料圖片)

各方局勢波譎雲詭,而且很多線索往往互相關連。就像將於本月28日在日本大阪舉行的G20峰會,舉世關注國家主席習近平和美國總統特朗普能否坐低「傾掂數」,為陷入僵局的經貿談判再開綠燈。觀乎昨日上海陸家嘴論壇上多位頭目釋出的訊號,再加上特朗普最新言論(信得過與否各自衡量),現時風向似乎稍趨樂觀。

首批科創股趕兩月內掛牌

先講陸家嘴論壇,今年來到第十一屆,訊息量之豐富實屬歷屆罕見。首先,最具體當然是上交所理事長黃紅元說,預計兩個月內將有首批科創板股票掛牌交易。

資料顯示,現已有122家企業申請在科創板上市獲得受理,主要涵蓋生物醫藥、新一代信息技術、高端裝備、新材料、新能源、節能環保等六大領域;據券商估計,首批掛牌股票將有約20隻。

猶記得科創板是由習近平於去年11月在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上提出設立,至今大約半年,期內的宏觀環境和金融市場都出現了幾番波動。例如今年3至4月A股熾熱時,人們對科創板的主要擔心是可能被瘋狂炒作;相反自5月中美貿易戰升級以來,上證指數由接近3300點回落至目前約2900點,憂慮就轉為科創板可能開局失利,首批股票乏人問津、紛紛破底。但無論如何,科創板「洗盡鉛華」未嘗不是好事,有助杜絕純粹炒概念的妖股,讓股民挖掘真正優質新興企業。

科創板在上海第11屆陸家嘴論壇上舉行開板儀式,最快下月中有企業掛牌,料達25家。(新華社圖片)

科創板在上海第11屆陸家嘴論壇上舉行開板儀式,最快下月中有企業掛牌,料達25家。(新華社圖片)

比起科創板開車,更影響深遠的是國家外滙管理局局長潘功勝表示,即將推動QFII(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和RQFII(人民幣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機制改革,包括擴大投資範圍,並研究適度放寬,甚至徹底取消額度管理。顧名思義,QFII和RQFII是在內地金融市場及外滙兌換尚未完全對外開放之下,讓外資機構投資於國內金融市場的一項機制,現時仍採用額度審批制度,每年向每家機構更新其可用額度,以免對市場造成太大影響;例如新加坡淡馬錫、香港金管局、瑞士銀行等大型機構,額度通常在10億至30億美元左右。

投資額度擬撤限具深意

如上所述,QFII和RQFII的額度審批是為避免市場受外資牽引而急劇波動,潘功勝今次首度披露有意取消該制度,便意味中方對此已不太擔心,一來內地金融市場本身規模愈來愈大,就像一個大海不會被河流掀起太大漣漪;二來,這亦反映當局愈來愈有自信,並且堅持金融市場進一步對外開放的方向。

最後,最受關注的發言來自國務院副總理、中美貿談中方首席代表劉鶴,他預告「相信在不久的將來,中國政府將進一步推出有力度的改革開放新舉措」,又謂中國現時確實「面臨一些外部壓力」,但這些壓力「有助加快中國改革開放的步伐」;這起碼再次證明了面對中美貿談壓力,中國不會倒退回到閉關自守的錯誤道路,反更堅持開放及擁抱國際社會,憑開放應對挑戰。

劉鶴預告開放 習特會樂觀

劉鶴這番關於「開放」的預告也難免惹人猜度,是否意味着本月底G20「習特會」可望有好消息,之後中國將順水推舟,在經濟和金融領域實施更多開放舉措,一方面應付美方要求,但主要還是基於自身發展所需,一為神功,二為弟子。

國務院副總理、中美貿談中方首席代表劉鶴稱,中國現時確實「面臨一些外部壓力」。(路透資料圖片)

國務院副總理、中美貿談中方首席代表劉鶴稱,中國現時確實「面臨一些外部壓力」。(路透資料圖片)

另方面,「習特會」主角之一、向來立場反覆的特朗普,最新口氣似乎也趨於鬆動。於美國時間周三的白宮記者會上,他表示有「一種感覺」(a feeling),認為在G20峰會見面時可跟習近平達成共識,又謂針對中國餘下3250億美元貨品加徵25%關稅的計劃並無「死線」(deadline),這跟他幾日前揚言「倘G20談不妥就立刻加徵關稅」的講法有所軟化。他還強調自己跟習近平「有非常好的關係,雖然現在容易被激化」。

綜合種種跡象,對於本月底G20「習特會」能夠達成一定程度的共識,例如中美雙方同意重新推進談判,或許可以稍為樂觀。當然,局勢變化一日已經太長,從香港、北京、華盛頓以至大阪,由現在到本月底,誰人能料仍會出現多少變數。

(編者按:高天佑最新著作《中產必須死》現已發售)

歡迎訂購:實體書、電子書

更多高天佑文章:

支持EJ Tech



如欲投稿、報料,發布新聞稿或採訪通知,按這裏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