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設智慧城市的基礎 (車品覺)
從全世界智慧城市發展情況看,雖然各具特點,卻呈現相似趨勢,即愈來愈多利用城市進行數據彙集和創新應用開發,通過運用大數據、物聯網、人工智能(AI)等先進技術,服務於城市規劃管理及滿足日益多樣化的城市綜合需求。
關注三類社會數據
城市是一個多元化的有機體,在城市規劃的時候,大數據的滙聚能協助管理者還原及進一步分析未來趨勢。但很多人會忽略了,使用頻率高的互聯網應用才是大數據的主要來源,政務所得數據佔的份額不多,而且障礙重重,主動協調企業和公共機構的參與才可讓數據足夠全面。在我的經驗中,有三類社會數據值得特別關注:移動設備數據、支付數據、地圖上的位置資訊。
很多人把智慧城市誤解為智慧政府,這樣很容易忽略了市民及企業是城市組成的一部分。沒有一個城市的預算不是緊缺的,所以敏捷的資源配置更有賴城市中成員與管理者的高度互動。但以往「收集」真實需求不易,時間成本高昂,所以即使傳統民意調查有不少的問題,還是成為大家慣用的工具。幾十年來我們習慣了在數據稀缺的年代生活,粗略的資訊造成浪費公帑的情況很多。
慶幸是大數據時代到來,除了改變了數據的產生方式,還驅動了新一輪人工智能的興起,現今城市中的各種功能包括交通、電力、治安、購物、支付等等,已經有不少人工智能的身影,重要的是他們成為了閉環(既是數據的生產者又是使用方)。例如當我上班使用汽車導航的時候,我得益於10分鐘前在同一條路上的汽車所留下的數據之餘,我也在貢獻數據給其他人。應用閉環的重要性可以體驗在快速優化,而數據的滙聚、管理、應用、評價是一種集體智慧的互動。正如汽車導航例子,我們每個人都參與在這場大規模的城市交通互動中。
在智慧城市專案的頂層設計時,最糾結的是切入點,應該服務好的是領導、幹部,抑或市民?優先解決的是環保、交通,抑或治安問題?
但不管怎樣,我最關心的反而是市民希望從智慧城市得到什麼,不過要讓大眾市民能給出答案並不容易。而我相信的是數據的共用與開放,實屬建設智慧城市的基礎,能夠鼓勵更多創新應用誕生。我更相信智慧城市是由政府、企業、市民反覆試錯互動出來的成果。
(編者按:車品覺著作《覺悟.大數據》現已發售)
歡迎訂購:實體書、電子書
更多車品覺文章:
支持EJ Tech
如欲投稿、報料,發布新聞稿或採訪通知,按這裏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