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會新習慣 改變固有想法 (黃岳永)
受新冠疫情所累,過去3個學期我都在網上授課,新學年終於重回學校面授課堂,心情難免有點緊張,尤其當一名同學興奮的跑來跟我打招呼,我橫看竪看都認不出對方是誰,他就笑言已連續3個學期報讀我課程。然而在網課上,師生只透過屏幕交流(尤其每位同學只分到屏幕中的一小格),實在難以記得對方樣貌。今次終於能「相認」,聽到對方真實的聲音,那種難能可貴特別深刻。
本學期的主題之一是「工作的未來」(The Future of Work),這亦是我參與多個項目和課程的一個關鍵題目,提出的原因很簡單:過去24個月的新常態已改變了整個世界的遊戲規則。在新規則下,人們已有的價值觀備受衝擊,亦必須接受隨之而來的改變。不過,對於「改變」的態度,是主動接受還是被動參與,結果可以全然不同。
做人的態度其實是可以調校,關鍵是有否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Learning Habits)。重回面授課堂,同學們提得最多的不是課程內容,而是為什麼我可以成功修身。皆因在過去4個月,我減去了足足12公斤體重,即使計算WFH(在家工作)實施初期,因在家中管不住嘴和減少運動而增加的3、4公斤,我還是比學生們記憶中的樣子瘦了「一個碼」,引來男女同學們的熱議。
在過去的專欄中,我也曾淺談自己的減重經驗,就是要建立一個新的飲食習慣。多年來人們一直認為重點就是卡路里的吸收,只要少食、多運動,或少食多餐便可減輕體重,而我採用的「18:6飲食法」則與這些「常識」完全不同:一天中連續18小時禁食,餘下6個小時則可以自由選擇想吃的食物。我改為晚上6點後禁食,再取消了早餐,把進食時間調整至每天中午12時至下午6時。由於WFH之下,我毋須再因工作而跟隨約定俗成的飲食時間,結果4個月下來成效斐然。
其實減重和做任何事情一樣,首先便是培養習慣圈(Habit Loop),由「發現提示(Cue)→成為慣例(Routine)→獲得回報(Reward)」形成一個圈子不斷循環。然而,不少人都是拖延症患者,總會想着「明日才開始也不遲」,難以將成癮的壞習慣戒除,這個「成癮」指的不是毒品或賭博,而是「日常生活」習慣,例如飲汽水咖啡、性、社交媒體,甚至是看YouTube、Netflix或者沉迷偶像等。
世界不會因你拖延而放慢改變的腳步,要戒除不好的習慣,便要從找尋一個好習慣開始。可以是每周讀一本書再寫下感想心得、為特別觸動自己的橋段對白開立一個檔案;每日從生活中或網上拍攝/截取一張「當日精選」記錄自己當天心情或回憶;改變少許日常生活模式來減輕體重等。從生活中出發,學懂尋找、處理並接受改變,即使日後生活或工作驟然改換,也會懂得如何處理並加以利用,找到自己的道路。
更多黃岳永文章:
支持EJ Tech
如欲投稿、報料,發布新聞稿或採訪通知,按這裏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