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銳意拓智能產業 「重賞」吸人才 老工業基地轉型 追趕美國矽谷
原文刊於信報財經新聞
以科技創新驅動產業和城市功能轉型升級,是全球各國發展的大潮流;中國內地多個城市及香港近年均不敢怠慢,着力推動科技創新和支援初創企業百花齊放。作為「老工業基地」的天津,就乘勢以「智能科技產業」為發展方向,矢言要「把天津打造得像美國的矽谷」,起碼加快增強自身實力,抗衡同處於京津冀、橫空而出的雄安新區的衝擊,確立「智慧天津」的形象。
具有源遠流長經貿和文化歷史的天津,為中國工業重鎮之一,素有「北天津,南上海」之譽,近代工業、金融、服務、航運巨企,盡皆落戶天津。本報記者日前到天津採訪,天津市工業和信息化委員會總經濟師周勝昔表示,當地目前仍以石化、冶金等傳統重工業為主流,出現產業結構老舊的情況;市政府遂確立革新產業方向,銳意發展人工智能、生物醫藥、新能源、新材料等戰略性新興產業。他亦承認,科技水平與美國仍有很大差距,「不僅是一點點差距」。
市府推千億AI科技基金
為推動當地智能科技產業加速升級,天津市政府施行「銀彈」政策,據周勝昔介紹,政府成立總規模達1000億元(人民幣.下同)的「人工智能科技產業基金」,以智能機械、智能汽車等相關產業為投資目標,又設立總規模達100億元的「智能製造財政專項資金」,資助傳統產業引入智能化科技。
要有效提升當地科技創新原動力和吸引力,天津採用「重賞」手段,特別推出人才安家落戶、獎勵資金方面的多重優惠政策。當地政府今年5月公布「海河英才計劃」,對包括高學歷、創業、高技術及「企業急需型」等人才類別,大幅降低其落戶天津的門檻,並對落戶的人才提供資金補助,例如對頂尖創新科技人才給予最高1000萬元科研經費資助,旋即成為全國熱話。
明年底料達20萬專才落戶
天津市委常委、市委宣傳部部長陳浙閩向記者表示,該項政策公布至今,申請人數超過40萬人,近5萬人已經成功落戶,他預計到今年底人數會增至10萬,明年底將達到20萬人。
自深圳由2016年起開放人才落戶,大陸多個城市包括武漢、成都、南京、西安及鄭州等,爭相推出吸引人才的政策,天津新近也加入「搶人大戰」。與其他推動科技產業爭奪人才的城市競賽,周勝昔強調天津屬直轄市身份,在政策及資源方面自然有不可言喻的優待,強於別的省會城市。
搶人之餘也要「留人」;在留住優秀人才、讓其長遠貢獻產業經濟方面,天津透過結合智能科技與當地生態環境,推出「生態城市」項目,提高生活質素。記者此行參觀了位於天津濱海新區的「中新天津生態城」,考察該區產業園、房屋及各類生活配套設施,觀感上相當具規模。
由中國及新加坡兩國政府聯手規劃的「中新天津生態城」,自2008年開始動工,佔地30平方公里;目標建成容納30萬人的社區,並到2020年達成包括綠色建築比例100%、綠色交通比率最少90%等多項發展指標。據項目代表介紹,當地過去3年約有6萬人遷入定居,逾6200間企業在該區註冊。
生態城垃圾氣運密封處理
生態城早年已鋪設光纖網絡,連接中國超級計算天津中心,以運用該中心的「天河」超級電腦驅動智能科技項目,包括協助生態城搜集及分析區內老年人口健康資料,研究醫療資源分布計劃等。
生態城「綠色生活科技」其中一大重點措施,在於居民生活垃圾處理技術。據天津生態城環保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孫旭東向記者介紹,當地已建立「垃圾氣運系統」:居民丟棄的垃圾會直接通過密封地下管道,直接運進地底的垃圾收集站。另一方面,為鼓勵人們把垃圾分類,該區設有「智能垃圾回收平台」,收集可回收垃圾,居民可藉此換取積分,在社區兌換店直接換取日用品。
垃圾處理方面,孫旭東補充,生態城目前人均每日垃圾產生量0.8公斤,較天津(約1公斤)為低。而據香港環保署報告顯示,本港市民家居都市固體廢物人均產生量每天達1.45公斤,較台北(0.88公斤)、東京都(1.03公斤)及首爾(1.08公斤)為高。
為致力由老工業轉型至「中國的矽谷」,帶動經濟及產業「高質量發展」,天津市不單向外吸納科技人才,在內亦大事推展智能生態城市建設,逐步向「智港城市」目標進發。
撰文及攝影:吳志南、郭艷明.天津
延伸閱讀:
支持EJ Tech
如欲投稿、報料,發布新聞稿或採訪通知,按這裏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