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currently at: ejtech.hkej.com
Skip This Ads
Don't Miss

團結基金倡九龍灣設創新園 7招提升港院校技術轉移能力

By on November 11, 2020

原文刊於信報財經新聞「StartupBeat創科鬥室

薛永恒(中)表示,政府一直關注知識轉移及商品化項目,並透過創科基金向產學研持份者提供財政支援。(團結稥港基金圖片)

薛永恒(中)表示,政府一直關注知識轉移及商品化項目,並透過創科基金向產學研持份者提供財政支援。(團結稥港基金圖片)

團結香港基金周一(9日)發表題為《搭建技術轉移大橋 構築科研創新基地》的科技創新研究報告,指出本地大學佔本港年度研發總開支近一半,比例遠高於英美大學,惟技術轉移表現不盡如人意,所有院校的知識產權收入合計為1億元,未及英國牛津大學的七分一;本地大學的衍生公司總數,亦僅達牛津大學的一半左右。

有鑑於此,基金會提出7項政策建議,冀提高本地院校的技術轉移能力,構建國際科研創新基地,其中包括:改善評核框架,並把撥款分配跟大學表現掛鈎;加強大學科技初創企業資助計劃,若初創企業獲得私人投資,政府也會提供額外資金,並放寬稅收規定;同時,要跟香港科技園和數碼港合作,讓初創可享兩者的資源及網絡。

科學園數碼港遠離核心區

此外,基金會提到,本港雖已有科學園、數碼港及落馬洲港深創科園,但位置均遠離兩個核心商業區。鑑於在市中心設立創新園區乃全球趨勢,故倡議政府劃出九龍灣行動區三分一至一半的面積,建立一個世界級的創新園區,吸引人工智能及金融科技等公司進駐。

薛永恒表示,當局本年度將把資助額,加碼至每年800萬元。(團結香港基金圖片)

薛永恒表示,當局本年度將把資助額,加碼至每年800萬元。(團結香港基金圖片)

報告又形容,本港大學的知識產權政策條款保守,教職員創造的專利主要歸大學所有,發明者在授權許可的收益分配只佔25%至50%,未像海外大學慷慨,窒礙了知識產權的流動性,且不利於知識轉移。報告認為院校應在相關政策提供彈性,放寬教職員校外執業的規定,讓他們有更大空間把科研成果商品化。基金會同時建議,政府利用「未來基金」撥款成立的「香港增長組合」,可投資本地大學鑽研區塊鏈、量子計算、生物科技與新材料等「深科技」(Deep tech)領域。

大學初創資助額增至800萬

創新及科技局局長薛永恒出席活動時表示,政府一直關注知識轉移及商品化項目,並透過創科基金向產、學、研持份者提供財政支援。於2014年推出的「大學科技初創企業資助計劃」(TSSSU),截至今年9月已向293間初創,發放逾2億元資助。當局本年度將把資助額加碼至每年800萬元。

薛永恒續說,上周他曾到訪北京、廣州及深圳,並與當地官員會面,內地政府充分肯定本港科研發展的重要性。香港作為中國最自由和最國際化的城巿,科創發展需要人才滙聚,期望香港在「一國兩制」的獨特優勢下,由金融及物流城巿,轉化為國際創科中心。

團結香港基金建議政府在九龍灣行動區劃出最多一半面積,建立世界級創新園區。(信報資料圖片)

團結香港基金建議政府在九龍灣行動區劃出最多一半面積,建立世界級創新園區。(信報資料圖片)

基金會提出7項政策建議,冀提高本地院校的技術轉移能力。(團結香港基金圖片)

基金會提出7項政策建議,冀提高本地院校的技術轉移能力。(團結香港基金圖片)

支持EJ Tech



如欲投稿、報料,發布新聞稿或採訪通知,按這裏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