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currently at: ejtech.hkej.com
Skip This Ads
Don't Miss

劍橋尖子發起眾籌 改善緬甸鄉村基建

By on February 25, 2019

原文刊於信報財經新聞專欄「StartupBeat創科鬥室

陳柏衡創立的MM Community, 以眾籌方式為緬甸鄉村基建籌募資金,他透露平台由2017年成立至今,有4個眾籌項目已經完成。(黃潤根攝)

陳柏衡創立的MM Community, 以眾籌方式為緬甸鄉村基建籌募資金。(黃潤根攝)

緬甸近年經歷連串政經改革,當地已成為外商投資、設廠的熱點,大城市例如仰光、奈比都一片車水馬龍景象,奈何當地較偏遠地方的道路、供水等基建設施亟待改善。英國劍橋哲學碩士(MPhil)畢業生陳柏衡有見及此,跟拍檔成立初創MM Community,以類似眾籌的方式為地方項目集資,目前成功籌款項目已有4個。

陳柏衡解釋,緬甸過往由軍政府統治逾半世紀,即使一個小型社區項目,也要由中央政府官員拍板方能成事。由於過程需時經年,某些基礎設施須緊急興建或維修,當地村民只好自費完成工程,「可是這不make sense,因為公共基建應該用公帑。要村民夾錢,等於Informal Taxation(非正式稅收)。再者,較有錢的村民雖付多一點,算上比例後卻可能變成累退稅,這會否剝削最窮的那一群人?」

緬甸走向開放,眾多範疇均須投放資源改善,偏遠地區人民的需要,難免被置於較後位置。陳柏衡坦言,中央政府未必清楚偏遠村民的訴求,「最怕是修建了跟當地人(需要)無關的東西」。

他創立的MM Community透過跟地區政府合作,以鄉村或地區作試點,探討由地區決定如何運用政府預算、賦權地方政府和人民的可能性。方法跟非正式稅收相似,但是來自村民的眾籌款項,會視為向中央政府提供兩年期無息國債,將來經由政府撥款償還;換言之,在賬面上沒有花村民分毫。

完成優化水塘等4項目

目前已完成眾籌的4個試行項目,其實是靠另外一些國外捐款,率先向村民償還款項。陳柏衡形容,他要跟省議員、省長、規劃部門、中央銀行等不同單位緊密合作,期望得到他們的支持和協助,為將來跟中央政府和國會等商討時儲備力量。

第一個眾籌項目是為一個村落改善水塘設施,那兒大約住了4000名居民。陳柏衡指出,該村落附近沒有河流,又因地理問題無法開鑿水井,只能靠村內幾個小型水塘在雨季儲水。項目分兩階段,已完成眾籌的第一階段,首先改善水塘的圍欄,阻隔動物、雜物等污染水源;未來第二階段,將為村落興建更多水塘。

其他試行項目還包括興建3所小學圖書館、在仰光繁忙街道興建街燈,以及在一個由大水氹填平而成的公共空間,設置長者專用的活動設施。

陳柏衡透露,平台由2017年成立至今,有4個眾籌項目已經完成。(網上圖片)

陳柏衡透露,平台由2017年成立至今,有4個眾籌項目已經完成。(網上圖片)

大工程須靠外援支持

陳柏衡透露,當地人對眾籌反應相當踴躍,水塘項目僅用了4小時就達標,村民在社區會堂以現金,或一些類似支付寶的當地手機應用程式付款。當眾籌完成,最快兩星期設施就可正式啟用,「由於是小型項目,不少村民出完錢再出力,很快就完成工程。不過要看季節而定,例如雨季容易水浸,就盡量不做涉及電工的項目。」

眾籌金額主要考慮物料成本、運輸費用等而決定,以改善兩個水塘的衞生設施計,200萬緬甸幣眾籌金額以當時滙率換算,相當於一萬港元;興建一個游泳池大小的小型水塘,成本僅相當於數千港元,「數萬元已可以建一條能夠行車的橋」。

將來當工程項目規模愈來愈大,便需要招標,屆時眾籌金額或須考慮招標結果決定。他補充,個別較窮的村落,基建成本未必可100%由村民眾籌募集,其他款項可來自外國或者緬甸國內相對富庶地區(例如仰光市)的捐款者。

擬收集數據訂基建計劃

完成4個試行項目後,平台目前未有新的眾籌項目,陳柏衡計劃夥拍牛津大學,跟仰光省政府商討60個項目,在不同村落測試執行模式。他直言,目前是由省議員聯絡各村村長,向村民查詢想修建哪些基礎設施,「但村長不一定完全知道村發生什麼事,更不能代表全村上下。」他期望往後可透過數碼平台,例如網頁、手機App等,讓村民表達意見,再整合數據,「長遠可協助政府做更合宜的Infrastructure Plan」。

採訪、撰文:陳子健

延伸閱讀:

大膽向官員敲門 獲政客接見教路

支持EJ Tech



如欲投稿、報料,發布新聞稿或採訪通知,按這裏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