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currently at: ejtech.hkej.com
Skip This Ads
Don't Miss

利用科技通往財務自由 (畢老林)

By on April 30, 2018

本文作者畢老林,為《信報》撰寫專欄「投資者日記」,此文為節錄版本,原文請按此。

(信報資料圖片)

(信報資料圖片)

4月29日,周日。美資銀行和券商首季業績普遍優於預期,證券及衍生工具交易業務「鹹魚翻生」堪稱亮點中的亮點。

《華爾街日報》引述顧問公司Tabb Group和數據供應商Hanweck的統計,指上季美股期權整體交易歷來最活躍,結算公司紀錄顯示合約成交量接近14億份【圖】,較去年同期增加33%。

老畢提及上述數字,當然不是慫恿股民胡亂涉足衍生工具。重點是,《華日》引用的統計,從側面說明股市重現波動,有利投資者重新面對市場下行風險。從這點出發,首季震盪雖殺不少人一個措手不及,惟投資者若因此意識到股市有起有落才是應見之象,對市場心理回復平衡何壞之有?

投資就如許多別的東西一樣,單看表面難以判斷利弊。比方說,科技進步令股票買賣佣金不斷下調,上網炒股既方便又廉宜。另一邊廂,交易所買賣基金(ETF)大行其道,今天全球有近7500種相關產品在交易所上市。然而,交易成本低不等於投資者應漫無目的地日炒夜炒,而ETF選擇多也不等於股民應該有乜買乜。

對打工仔的啟示

《經濟學人》Buttonwood專欄今期就以Mind Games為題,探討投資者應如何善用金融科技。該文特別提到退休投資,對香港打工仔不無啟發。話說,年齡介乎40至55歲的美國人,私人退休計劃賬戶結餘中位數僅1.45萬美元,折合港幣約11萬元多一點。兩地情況不宜直接比較,可是有一點卻值得參考。

以美國為例,為退休作投資的打工仔很易墮入兩個陷阱的其中一個︰A、從剛踏足職場到夠鐘退休,資產選擇一成不變,二十出頭按主觀意願揀了什麼,年屆六十仍是那些,令人不知佩服好還是嘆息好;B、與第一種情況相反,這類供款人花心得很,什麼概念獲捧上天、哪類基金炙手可熱便不問情由追入,「換馬」猶如換衣服。

阿A風雨不改「從一而終」,說穿了就是闊佬懶理,從後生到老都沒有認真打理過退休組合。阿B見邊樣升買邊樣,組合轉換率高到自己都記唔清,弊在次次都追寶尾,一再摸頂而不自知。

科技不是消脂藥

拜科技進步所賜,昔日費時失事的資產配置模式,今天透過自動化已可輕易完成,香港的預設投資策略(DIS,俗稱懶人基金),意念便是來自歐美的目標日期基金(target-date funds)。

科技為投資帶來各種便利乃鐵一般的事實,但科技並非神奇減肥藥,吞下數顆便能消脂。想瘦身,梗係要做運動同節食。科技若能協助投資者建立適合自己的理財觀念,而非反過來令你多做多錯,咁樣先叫做功德無量。

更多畢老林文章:

支持EJ Tech



如欲投稿、報料,發布新聞稿或採訪通知,按這裏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