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currently at: ejtech.hkej.com
Skip This Ads
Don't Miss

再工業化培訓累批1900宗 創科署資助 轉型高增值

By on March 18, 2021

原文刊於信報財經新聞「StartupBeat創科鬥室

特區政府近年積極推動再工業化,為本地經濟尋找新增長點。生產力促進局與香港科技園公司昨合辦「推動香港再工業化發展論壇暨主題展館開幕典禮」,介紹跟「再工業化」相關的政府資助計劃,以及各種技術與培訓、先進基建設施及成功升級個案,鼓勵業界轉向高增值生產及逐步升級至「工業4.0」,讓企業把握創新科技帶來的機遇。

創新科技署署長潘婷婷在開幕禮上致詞時指出,至今政府已投放過千億元支持發展創科,該署在2018年8月推出「再工業化及科技培訓計劃」(RTTP),資助本地企業人員接受高新科技培訓,特別是與「工業4.0」有關的培訓。至今年2月底,該計劃已批出超過1900宗培訓資助申請,涉及超過3740名本地企業人員,總資助額超過2900萬元。

創新科技署署長潘婷婷(中)表示,港府至今已投放過千億元支持發展創科。(陳施敏攝)

創新科技署署長潘婷婷(中)表示,港府至今已投放過千億元支持發展創科。(陳施敏攝)

食品加工商拓智能生產

資金方面,創科署去年7月底推出「再工業化資助計劃」,資助生產商在香港設立新的智能生產線。截至今年2月底,共收到12宗申請,除了一宗申請自行撤回,評審委員會已考核11宗申請,原則上同意當中9宗,涉及生物科技、食品加工、建造、印刷、醫療器材及納米纖維材料等行業,總資助額約5500萬元。

廚房壹號有限公司是其中一個獲「再工業化資助計劃」支持的申請者,以建立中央廚房智能食品加工生產線的項目計劃。該公司創辦人黃志超表示,公司從事食品生產約6年,主要為連鎖集團、餐廳等提供食品半成品及成品。去年2月受疫情打擊,產能跌至不足10%,遂決定轉型至消費者市場。

公司曾計劃購買自動化設備,更新現有舊機器,惟受資金及物流所限,未能成事。後來從生產力局的專家團隊了解到智能生產的優勢,並在其協助下申請有關計劃,雖然該計劃最高資助額是獲批項目支出的三分之一,但是涵蓋機械、設備購置、聘請顧問團隊撰寫解決方案、未來聘請技術人員的培訓,以至技術專利費用豁免,對小型企業大有幫助。

鄧希煒(右一)認為,香港沒有工業,令整個產學研生態鏈斷裂。(生產力局圖片)

鄧希煒(右一)認為,香港沒有工業,令整個產學研生態鏈斷裂。(生產力局圖片)

學者倡完善產學研生態鏈

香港大學經管學院經濟學教授鄧希煒在座談會中提到,美國有不少研究揭示,工業特別是高端工業本身,能製造大量上流機會,達致可持續及包容性增長。此外,內地以至西方國家經常提及「產學研」,鄧希煒認為,香港有一流學校及研究人員,惟研究成果往往難以商品化,原因之一正是香港沒有工業,令整個產學研生態鏈斷裂。

談到本港地價高昂或沒條件發展工業,他認為即使本地日後只做高端研發,但要令香港與粵港澳大灣區的產業鏈接軌,同樣須留有測試空間;一旦缺乏本地人才與工業間的溝通渠道,每每要過境才能跟大灣區廠家交流,長遠只會削弱香港科研競爭力。

支持EJ Tech



如欲投稿、報料,發布新聞稿或採訪通知,按這裏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