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currently at: ejtech.hkej.com
Skip This Ads
Don't Miss

具復原力才能成功 芝大教授教創業愛談失敗

By on March 20, 2019

原文刊於信報財經新聞專欄「StartupBeat創科鬥室

Deutsch表示,若證明了市場根本不需要你的產品,「Never Give Up」不過是撞頭埋牆。(黃潤根攝)

Deutsch表示,若證明了市場根本不需要你的產品,「Never Give Up」不過是撞頭埋牆。(黃潤根攝)

執教鞭17年的芝加哥大學布思商學院臨床教授、大學創業內容學術主任Waverly Deutsch桃李滿門,見證不少學生走上創業路,但並非人人創業成功。可是她不以為然,更認為失敗乃成功之母:「在美國,投資者最愛遇到有創業經驗的初創創辦人,因投資者相信他(初創創辦人)已從經驗中學習,將來再創業就有更佳準備。」

她月初來港出席BóLè Tech Investor Forum,並接受本報專訪時說:「當你要去創新、嘗試為市場帶來一些真正新穎的東西,你沒有任何概念和資訊,去得知你的創新是否可行。要知道答案,唯一方法是作出實質行動去測試,而這也代表你要面對『此路不通』的風險。」不過失敗也非末日,「最重要Fail Fast,若證明了市場根本不需要你的產品,你『Never Give Up』不過是撞頭埋牆。」

Deutsch金句多多,原來她昔日在美國匹茲堡大學主修劇場藝術(Theatre Arts),「大學時期我非常熱愛劇場,但也想修讀一些可讓我將來較易找到工作的學科,結果我同時主修了電腦科學(Computer Science)。」

九十年代投資電子書損手

讀大學期間,她漸漸發現了自己喜歡教學,畢業後選擇繼續進修,取得劇場歷史哲學博士(PhD),「但我又發現原來我不想教劇場,哈。結果我還是要回歸電腦科學。」考取PhD後,她効力市場研究公司Forrester Research(NASDAQ: FORR),見證公司由二十多名員工的蚊型小企變成上市公司,從此對企業發展感到興趣。後來科網興起,她轉投互聯網初創加速器NetFuel Ventures,並成為天使投資者,「我也愛當初創的顧問,因為我有劇場背景,懂得教初創如何有效傳達自己的故事。」

Waverly Deutsch認為:「如果你只執着於『失敗』而非『學習』,只會被挫敗感纏繞。」(黃潤根攝)

Waverly Deutsch認為:「如果你只執着於『失敗』而非『學習』,只會被挫敗感纏繞。」(黃潤根攝)

Deutsch愛談失敗,畢竟她作為天使投資者,也不見得每次投資都成功。早於上世紀九十年代,Deutsch便曾投資40萬美元於一間電子書初創。雖然這間初創後來失敗收場,但回首過去,她認為電子書的概念並沒問題,此前的失敗只因錯了時機,「當時還沒有Kindle,一部手提電腦重15磅,沒人願意透過電腦屏幕看書。」

她又曾投資於一個名為Noon Solar的項目,產品是嵌入了太陽能板的手袋,用戶可透過太陽能板和電池組(Battery Pack)為手提電話、MP3機等充電。只是當時是2005年,電子產品大多搭載普通乾電池,或提供後備鋰電池予用戶,流動電源的需求不高。換轉是今天,產品或者會更受歡迎,「但當時我們顯然太早(進入市場)了」。項目在2010年畫上句號,「當一盤生意不可行,及時結束是很重要的事,別要浪費更多時間和金錢。」

創新講時機須切合市場

創新意念不能走得比市場快太多,但也不能遲,否則做不了創新者(Innovator),時機(Timing)拿捏要恰到好處。對Deutsch而言,創業和做實驗沒兩樣,「(科學家)透過實驗去驗證假說(Hypothesis),即使實驗失敗,他們仍有所得着。創業也是一樣。」

但挫敗感並非人人能承受。Deutsch認為,創業者必須具備復原力(Resilience),「有捲土重來(Bounce Back)的能力和決心,你要告訴自己:我已知道自己的計劃不可行,但當我從失敗中學習到的,會帶領我將來走向成功。如果你只執着於『失敗』而非『學習』,只會被挫敗感纏繞。」

採訪、撰文:陳子健

延伸閱讀:

初創應以上市為目標

支持EJ Tech



如欲投稿、報料,發布新聞稿或採訪通知,按這裏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