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地經濟下行 風投業無啖好食 (松仁)
最近一周筆者從北京上海出差回來,與一些風投行家碰碰面聊聊天,無論是大小基金經理,無不感嘆目前在內地找互聯網或高技術專案投資甚為困難。因為,經過幾個月前內地A股下滑以後,很多錢暫不敢投到股市,樓市又已經漲到一定水位,投往VC/PE的錢慢慢又多了起來。
看一看最新資料,截至今年10月底止,中國的風險投資公司已達萬家以上,加上其他小型基金公司,投資早期企業的投資公司上達數萬家。面對資金過度泛濫引致的競爭,其實中國VC行業逐漸面臨一些有待突破的瓶頸。
例如,以輕資產同時也高增長的互聯網行業為例,過去造就了不少風投機構,一下子就一兩個過百倍回報的項目而揚名立萬。然而,這都是佔整個VC行業的極少量的基金,才有相對好的表現。過去數千家中國VC投了一些不好的企業,最後未能退出,錢未能回籠,大部分還是靜靜地關門大吉。
最近,筆者在北京就聽說一間內地挺有名的風投過去投了幾百個企業,大部分一直未能退出,於是用龐氏的手法把新投資人的錢,當作投資企業的回報,退給舊的投資人,現在有關人士正被扣查,相信很快就有相關新聞出來。
著名機構也損手
VC們面對如斯困境,其中一個原因,也就是因為內地已經存在一些科企巨頭,如BAT百度阿里騰訊(00700),過去一直以大量資金跑馬圈地,以較高的估值收購或入股很多科企,同時因為BAT公司本身就是互聯網行業大型企業,有着大部分VC所不具有行業優勢,往往投資某個行業進行大包圍一網打盡,形成整個產業鏈互相影響,並產生規模及協同效應。
另一方面,不少VC不論從資金及資源上都比較少,投資的時候往往看到哪個行業好,就投一個半個企業,結果對行業了解並未能十分細緻。所投項目之間沒有什麼關係,所投企業更沒有協同效應之餘,VC除了錢外,又沒有什麼特別的資源能幫助企業,企業也沒有預期中高度的成長,最後該投資也沒有什麼好結果。以筆者基金為例,在2010年前的投資也沒有太大的行業專注性,除了房地產行業,其他各類型行業如果符合成長型投資就可以看。
然而,PE / VC界在2010年後顯得愈加激烈,筆者基金也作調整,分團隊專注於清潔科技和醫療科技兩類,並請來行內專家任顧問,加上基金本身在海外及中國的人脈及各種資源,為所投企業提供海外併購及整合或擴充海外市場的幫助。在錢多專案少的今天,一個基金如果不專注某些領域,或能提供一定獨特的增值服務,成為服務型的基金,其實很難從激烈的基金界的競爭中站穩陣腳。
出價高資金難回籠
事實上,不少基金就算有特定行業專注度,由於在競爭項目的過程當中,很多時候出了太高的價格,最後企業上市的IPO價格不錯,卻有不少最後幾輪之後入的基金,也沒有很高的回報。筆者就曾聽過一些項目由於太多人搶,價格定得很高,企業又不肯與基金定下QIPO的條款(此條款定名企業要有一定的市值,基金才能讓企業IPO上市,防止IPO價格太低,上市也讓基金虧錢),結果上市價格還要比基金入股那一輪更低,面對目前中港股票市場低沉的日子,可能不少基金也有類似的經驗。
更多松仁文章:
支持EJ Tech
如欲投稿、報料,發布新聞稿或採訪通知,按這裏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