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currently at: ejtech.hkej.com
Skip This Ads
Don't Miss

中華基金中學中三女生 益菌生「布」圖減廢 (譚淑美)

By on August 15, 2019

本文作者譚淑美,為《信報》撰寫專欄「STEM尖子」。

左至右:朱雯晴、李安琪、熊慧斯、戴晴兒攜手研究環保布塊,她們手中的是製成品。(吳楚勤攝)

左至右:朱雯晴、李安琪、熊慧斯、戴晴兒攜手研究環保布塊,她們手中的是製成品。(吳楚勤攝)

乍聽中華基金中學的名字,很中國,誰料是次受訪的4位中三學生是一個小型聯合國──組長李安琪在馬來西亞出生,戴晴兒是一名中英混血兒,熊慧斯的父母來自菲律賓,朱雯晴是地道香港人,但她下月也到加拿大升學了。

她們在「2019年香港學生科學比賽」奪得初中組(研究項目)冠軍,研究的是:通過混合微生物和甜茶製成環保布料。「紡織業是全球污染第二大來源。」李安琪道出選擇這題目的原因。

「現在所謂的fast fashion,不少人為追潮流,不停買新衣並丟棄舊衣,我覺得很浪費。況且,棉花種植需要大量水份。」戴晴兒認真地說道:「我們希望有更多環保布料可取代傳統布料。」

中華基金中學位於小西灣,乃一間直資學校。校管委員會星光熠熠,成員包括港大醫學院前院長楊紫芝(主席)、前立法局議員林貝聿嘉、美心集團始創人之女伍淑清等等。雖然這幾位校管會成員、受訪的4位同學及負責教師陳碧瑩都是女性,但這是一間男女校。陳碧瑩是該校化學及科學科老師,而且是博士。她在2016至2017年度獲得行政長官卓越教學獎。

自行摸索

4個女孩當中有3名具外國背景,因此她們通常以英文溝通。是次研究本來有5位同學,但其中一人因臨時有事未能出席是日訪問。她們因校內一個學習計劃而「組隊」,並想到紡織業是全球污染第二大來源,所以決定研究一下環保衣物物料的可行性。

李安琪介紹說:「我們上網找到一個法國時裝設計師,發現他正研究如何使用甜茶去製成布料。」

但設計師只在網站提到用甜茶、 茶、糖作為材料,成分比重及製作的資料全部欠奉,她們於是自行摸索。

她們與老師陳碧瑩(中)一起克服不少困難,才能製成理想布塊。(吳楚勤攝)

她們與老師陳碧瑩(中)一起克服不少困難,才能製成理想布塊。(吳楚勤攝)

材料之一的甜茶(即發酵茶),市面一些商店可以買得到,據講它有幫助消化的功能。「將甜茶加茶包沖出的茶再溝糖,將之放入器皿再待上一個星期,然後就會由微生物形成一塊『東西』……在15天後,這塊『東西』的厚度足夠了我們就拿它出來風乾。」

這塊「東西」其實是細菌的「溫床」──她們七嘴八舌道:「細菌吃了糖就會吐絲,然後就好像織布,它們的原意是用『布』來保護自己。」培植最佳溫度是35度,這是她們反覆實驗後才知道的秘方,「最初她們做實驗時是在冬天,微生物不活躍,搞了很久都不能成型。」陳老師補充說。

布的形狀視乎器皿的形狀,用大的器皿就能織出大的「布塊」。她們反覆嘗試了20至30次,才製作到比較理想的「布塊」。例如她們最初的製成品很硬,若穿在身上不舒適,她們說想到梳打粉能令牛肉鬆軟,於是就加入了梳打粉,果然,製成品變得較軟。李安琪則指她們在實驗過程中,其中一盆益生菌發霉,「可能是空氣的塵或者我們說話時的口水掉進盆中,於是我就試着用紗布蓋着它,讓它透氣,也可以防止污染物進入。」

公仔背心

不少環保產品都聲稱可以吃進肚,以代表它對環境無害。這塊益生菌「布」又如何?她們笑道:「老師教我們:實驗室的東西不能吃進肚子,但最多肚痛啫!」陳老師肯定地說:「它是百分百的纖維,我相信吃進肚子沒有問題的!」

戴晴兒主力負責為布料染色,這天她向我們展示除了原色外的兩款布料顏色,包括粉紅色、綠松色(Turquoise),都是用化學顏料染成。但她正研究用一些較環保的色素如蝶豆花,可用來染藍色。「我們試過用紅菜頭,但甩色甩得很嚴重。」至於為何用蝶豆花,陳老師在旁邊說:「花瓣的顏色未必水溶性的。」

戴晴兒接口道:「牛油果皮在煲滾後會釋出粉紅色,我們也可以試吓。」她說亦打算試用海水取代淡水以減少浪費淡水資源。

因有評審問這布作為衣服的可行性,朱雯晴就成為團隊中的「織女」。她利用益菌產生的「布」來縫製了一件給公仔穿的背心。「她縫了好多次,真是很努力!哈哈哈!」李安琪笑道。「有個同學幫我用熱風筒吹它,結果令到它的線爆開晒!」朱雯晴苦着臉大叫,幸而她們在它未爆破前拍了照片留下記錄。

朱雯晴利用由益菌形成的「布」,縫製了一件給公仔穿着的背心。(受訪者圖片)

朱雯晴利用由益菌形成的「布」,縫製了一件給公仔穿着的背心。(受訪者圖片)

那麼這布料可以熨嗎?她們面面相覷,最後由李安琪帶笑道:「這個問題幾好,我們要去研究一下!多謝你!」

益菌產生的「布」的手感有點像蠟紙或蠟布(但沒有黏感),但它是否透風?

「不,因此,這布最好用來保溫。」她們異口同聲說。

「其實這塊『布』是由益生菌形成,最初我甚至不敢掂它!」陳老師笑指,「我大學時修化學,不是修生物,我不太喜歡掂這些東西,反而她們就冇有怕,還叫我不用怕。現在我都克服了,會親手掂它。」陳老師摸着其中一塊布說道。

未來路向

未來選擇什麼職業,也許對4個女孩來說,仍然是遙長的事。不過,4人都對理科充滿興趣。現在跟母親與哥哥同住的李安琪回想對科學產生興趣,她說是因為家人的緣故,「我母親在大學讀化學,哥哥現於IVE讀生物,因此我也耳濡目染。」她的母親是馬來西亞華僑,甚至選過馬來西亞華僑小姐!她也在馬來西亞出生,但在童年就已來香港。

朱雯晴則早已作好打算,「我小時候已希望做醫生,因為我覺得比較容易平步青雲。」她指一向喜歡看電視的科學類紀錄片。朱父從事酒店管理,母親做兼職,兩人的工作都與科學無關,也從不管束她的志向,只要她喜歡就足夠。在沒有壓力之下,她靠自律,是校內的高材生。這時她突然說:「呀!我想投身理科界,也許是受已故的爺爺影響。爺爺曾經在天文台做主任,小時候還記得他監督我背乘數表!」她憶述。不過,在暑假後,她就會離開這中學,到加拿大繼續學業。

她們早前參加「2019年香港學生科學比賽」,奪得初中組(研究項目)冠軍。(香港青年協會圖片)

她們早前參加「2019年香港學生科學比賽」,奪得初中組(研究項目)冠軍。(香港青年協會圖片)

戴晴兒的爸爸是英國人,媽媽在福建出生但小時候已來香港。「爸爸在大學教IT方面的經濟……我也搞不清楚,媽媽是護士。」在青春期但皮膚如剝殼雞蛋般嫩滑的她笑指,父母不送她到國際學校是因為母親想她學習中文!那她的中文成績如何?「講和聽都沒有問題,但若要做閱讀理解,我簡直不想掂!全級170人,我大概排百幾,我是剛好及格的那種,我中文要補習的。」她笑道。

戴晴兒說對科學有興趣,源於升中時參觀不同學校的開放日,一些小實驗攤位令她留下深刻印象。「升讀中學後,發現校內有很多科學實驗設施。由於我可動手做實驗,也令我對科學興趣大增。」

至於父母皆是菲律賓人的熊慧斯,雖然在訪問過程中沒有太多說話,但原來她在上述得獎項目主力做presentation,眾人還以「甜美」來形容她的演講風格。熊慧斯的父親是網球教練,她說自己不算太喜歡科學但也不是不喜歡。

製作益菌「布」

0815_P18

準備好材料,包括:發酵茶、普通茶、糖。

0815_P19

材料溝好後放進35度的溫度箱,益生菌會不停吐絲「織布」,在大約15天形成足夠的厚度,大概生長至2cm左右,就可以拿出來風乾。在水份流失後,它會慢慢壓成一般布塊的厚度。

0815_P20

製成品:左面兩塊為未添加顏色的布料;右邊三小塊為加入顏色的布料。布料的手感似蠟紙,但很堅韌及不透風。

撰文 : 譚淑美

[email protected]

延伸閱讀:

一多一少

更多STEM尖子文章:

支持EJ Tech



如欲投稿、報料,發布新聞稿或採訪通知,按這裏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