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星香港一姐 贏在放眼世界 趙依音打拚日美港 融滙文化職場起飛
近年不時聽到香港人談及「捍衞本土文化」,亦有意見認為在香港這個國際大都會海納百川才是王道,尤其一些創意行業,更須有容乃大,像三星香港行政總裁趙依音(Yiyin),本身是一名上海姑娘,職業生涯曾於日本和美國等地工作,10年前來到這個小島且升至現時高職,談到其成功之道,正是對不同文化持開放態度,集各家之大成,值得借鑑。
提到三星,自然令人聯想它的手機。傳統上,手機等電子產品以至科技行業一向被視為男性主導,這情況在趙依音當年加盟三星時尤甚;不說不知,她早期在北京大學主修日本研究,順理成章到東瀛留學,取得法律及政治學士學位,問她為何不做律師?「當年在日本,只有很少讀這科的學生有心進軍法律界,大家只視為『博雅教育』(libreal arts,現代社會被認為是通才質素教育),特別是外國人,更幾乎不可能在當地成為律師,不過如今情況已經不同。」
上海姑娘讀法律卻投身手機
雖然學非所用,然而她覺得:「法律背景終身受用,有助審視和分析問題,對我往後的職業生涯有很大幫助。」大學畢業後,趙依音投身日本的跨國企業,未幾被派駐美國芝加哥,一直從事市場推廣;這一切似乎都跟手機行業沾不上邊,直到2004年機緣巧合,她投身美國一間知名手機製造商,才正式與業界結緣,「其實我一直對科技感興趣,亦很喜歡做marketing,手機業可說兩者兼備,是個理想起點。」
事實證明趙依音找對了事業類別的跑道,一做至今15年,因表現出色,職級愈爬愈高;俗語說「有麝自然香」,2009年,她跳槽三星香港,上海姑娘來到有半個主場之利的「東方之珠」發展,去年底獲擢升為三星香港「一姐」,是首個出任該職位的女性。
曾先後在日本和美國生活5年及13年,留港也近10年,問到三地分別,她直言,隨着人生閱歷增加,答案亦有變化,「香港是個節奏很快的城市,有不同的中西文化融合,科技層面上,港人相當tech-savvy(科技通,意指對新科技非常有概念);美國則地大物博,私人空間相對大得多。」
難忘巴西「小日本」共存共融
趙依音笑言,當年由日本搬去美國,第一個印象是西方生活節奏相對悠閒,惟自從定居香港後,如今再造訪日本,又覺得當地也慢。那有否出現及經歷文化衝突?她搖搖頭,認為這正好提供機會,體驗各地文化,不失為樂事,「在每個地方生活,不止是居住,更重要是抱着開放心態,了解不同的人和文化。」
她憶述,早年在日本公司的美國分部工作時,要兼顧南美業務,有次到巴西南部出差,發現竟有個日本社區,規模之大出乎意料,「自己在日本住過,可以說那裏基本上就是另一個日本,我見到的是巴西與日本文化完美融合,反映當地人接受程度很高,沒要求外來者入鄉隨俗,反而很尊重日人保留自身文化,甚至把部分納入巴西文化之中。」
「今時今日,很多跨國公司亦推崇這種做法,每間都具備既有的企業文化,但on top of that,就是與不同地區的本地文化互相融合,做到海納百川,取長補短。」以本港市場為例,趙依音形容,港人喜歡新事物,尤以科技產品為甚,對三星香港來說,關鍵是如何在新產品加入本地元素,好像推出Smart Octopus及支持體育市場推廣等,迎合本地人口味。
公司如聯合國 講求尊重溝通
「我們同事來自五湖四海,有南韓人、印度人……,與他們溝通時,必須設身處地,站在對方立場;三星香港作為附屬公司,有時與總公司的觀點難免有差異,所以必須尊重不同意見。」聽趙依音說來,尊重和溝通能令團隊發揮得更好。
同一個行業做得久了,往往會不自覺把職業習慣帶入日常生活,趙依音笑言,有時走在街上,會留意別人用手機習慣,甚至到時裝店購物,也忍不住參考店舖陳列貨品方式,怎樣吸引消費者眼球,看看能否套用到旗下手機門市。
在不同城市生活,有人享受常變的環境,亦有希望能settle down(安頓下來);問她心底裏究竟覺得「何處是吾家」?趙依音只想了一會便答:「坦白說,我離開中國已很多年,到此刻為止,我會認為家鄉是美國,那是因有家人在當地,可是香港住了這麼久,已視這裏為第二個家。」
經濟全球化,從趙依音職場的故事,也許體會到眼界大一點,成功的機會或多一些。
採訪、撰文:許鎮邦、卓茗
攝影:黃潤根、被訪者提供
更多「周一人物」文章:
支持EJ Tech
如欲投稿、報料,發布新聞稿或採訪通知,按這裏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