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腦互聯網」實驗過關
原文刊於信報財經新聞專欄「StartupBeat創科鬥室」
根據美國西雅圖華盛頓大學近日的研究結果顯示,他們已成功利用腦電波(Electroencephalography;EEG)及經顱磁刺激(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TMS)技術,實現名為BrainNet「大腦對大腦」(Brain-to-Brain)的溝通協作實驗。
腦電波收發指令玩遊戲
領導今次實驗的華盛頓大學教授Andrea Stocco曾於2015年以相關技術連接兩名實驗者的腦部,一方須用腦電波向另一方發出訊息,完成20條是非題測試。最近他聯同研究人員把實驗難度升級,每組參與者增至3人,共有5組進行測試,他們必須以EEG及TMS技術與隊員互相「腦溝通」。
3位實驗者分別安排在不同房間,其中一人為「訊息接收者」(Receiver),他能夠接收並傳送數據,負責轉動下降的俄羅斯方塊,卻只能看到屏幕的上半畫面,無法得知整個遊戲全貌。其餘兩人為「訊息傳送者」(Sender),能直擊遊戲過程卻無法直接操作,只能單向發出「旋轉」或「不旋轉」的腦部訊息,指示接收者將方塊降到屏幕底部的合適空位,協作完成遊戲。
兩位發送者可盯着屏幕兩側的LED,藉此控制他們的大腦訊號,左邊LED以17Hz的頻率閃爍(代表「轉」),右側LED以15Hz的頻率閃爍(代表「不轉」)。獲悉來自兩位發送者的數據後,接收者就可自行決定,是否按要求旋轉方塊,再從遊戲畫面顯示結果,讓傳送者知道已執行指令。
未來接通雲端遙距溝通
研究人員下一步故意向發送者一方,破壞其中一人的訊號,交由接收者判斷並決策,最後遊戲仍順利過關。這個BrainNet進階測試證明,「人腦互聯網」的接收者能區分錯誤及正確的訊息,通過腦電波判斷哪些訊號更可靠。
研究團隊利用EEG及TMS技術發現,該5組實驗者的遊戲準確度逾八成。未來BrainNet駁通雲端網絡後,或可遙距跟地球另一邊的腦袋溝通,惟技術衍生的私隱問題仍備受爭議。
支持EJ Tech
如欲投稿、報料,發布新聞稿或採訪通知,按這裏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