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currently at: ejtech.hkej.com
Skip This Ads
Don't Miss

黃克強:科學園致力科研轉化產品 (廖美香)

By on September 22, 2017

本文作者為廖美香,為資深傳媒人。

黃克強預料,新一屆政府對於科研發展,持續予以很大的支持。

黃克強預料,新一屆政府對於科研發展,持續予以很大的支持。

科學園行政總裁黃克強表示,科學園經歷十六年積累,現取得政府、政策及資源的大力支持下,將更積極發揮研發產品的作用,為香港科研轉化為產品作出更大貢獻。

黃克強說,近年各方面都積極提倡創科,對未來科研產業的發展感到樂觀。「無論在政府、資金、人才、市場及基建,都奠下了很好的基礎,令香港的科研生態更好的孕育,從後追上。」他指出,政府於2015年底成立了創新及科技局專責提倡科研及創新;今年2月財政司司長陳茂波又預算案預留一百億元支援創新及科技發展,為去年提出180億元支援創科的措施再添撥款。「陳茂波於新一屆政府上任兩星期便到訪這裡,原本要逗留一小時,因對科研發展感到很大興趣,結果逗留了三個小時。」他預料新一屆政府對於科研發展,持續予以很大的支持。

銜接大學研發產品

據團結香港基金建議,院校評審教授的機制不應只重視發表論文量,而是其經濟及社會的貢獻。教資會主席唐家成今年5月表示,推出名為研究影響基金的競逐研究資助計劃,鼓勵本地大學進行研究,除具學術影響,還要有社會及經濟影響力及可轉化作產品(例如智慧城市、金融科技創新和機械人技術),建議每年從教資會中央撥款撥出五千萬元試行,由2016-2018三個年度,共投放1.5億元,供首次申請人競逐。黃克強認為,政府提倡院校加強知識轉移,有助科研轉化為成果。

香港有五間大學位於全球一百大,一直重視學術影響力,如何推進知識轉移呢?「大學教授想從事知識轉移,當然更好,但這不容易改變。美國史丹福大學學生進入該校是想創業,香港的大學師生未必如此,牛津、劍橋也未必。」

所謂藍天研究(Blue Sky Research,即基礎研究)是指那​​些並非直接產生即時的效益或商業項目,但對未來可具應用性意義。他說:「教授繼續做好其藍天研究,我們真正重視發展成產品,並協助發行、尋找投資者。」

即是說R&D , 大學教授做Research,科學園做Development。那些有意把科研理論發展成產品的教授和研究生,可以發展初創企業,進駐科學園,經培育發展成商品成果。他說,科學園這裡七、八成都是大學教授科研的成果,五項重點科技領域為:資訊及通訊科技、綠色科技、電子、生物醫療科技、物料與精密工程等。黃克強說:「我們做好接軌工作,與各院校知識轉移處都建立關係,把具有良好科研意念的師生引進來辦企業。」

黃克強指出,河套面積是現有科學園四倍。 是現有科學園的一個擴張。

黃克強指出,河套面積是現有科學園四倍。是現有科學園的一個擴張。

培養出獨角獸

黃克強很自豪的以研發人工智能技術的「商湯集團」為例,該集團以科學園為基地,於今年7月完成其4.1億美元的B輪融資,該公司市值估計超過100億港元,成為科學園首個科技初創企業「獨角獸」。該集團的聯合始創人及行政總裁徐立博士於2010年在中大得博士學位後,2014年商湯集團進駐科學園。「企業進入科學園便可得多元化基礎服務支持,包括辦公室空間、技術及管理、市場推廣、業務發展、津貼資助等。」他說。

除了商湯集團,科學園也為城大成功孕育水中銀,為理大培育希望之手。希望之手及水中銀先後於2012年及2015年獲得日內瓦國際發明展最高榮譽大獎。截至2017年6月,駐科學園成功畢業的科技培育公司有482家,其中358間(約74%)仍在營運,4家成功在香港上市,而現正接受培育的公司有259家,為培育公司籌得17.88億港元天使或風險基金,歷年共取得947個知識產權專利及501個獎項。「投資界對創科初企感興趣,天天都人有來嗅覺一下,看有何投資機會?」他雀躍的說,這是創科氣氛漸濃的良好跡象。

為了普及港人對科研的認識,團結香港基金將於9月24日至10月2日於會展舉行《創科博覽2017》。科學園是重要的策略夥伴之一,協辦多場講座及推介優秀創客示範。9月27日鋒味品牌創辦人謝霆鋒將訴說其創立企業的真知灼見。9月29日紅彬資本中國基金創始人及執行合夥人沈南鵬將出席講述初創的成功要素。此外,科學園並安排展示:水中銀魚胚胎毒性檢測技術、森林防火機械人、火之龍機械人、超聲波無創眼疾治療…..…等多個創客示範。

《創科博覽2017》將於9月24至10月2日於會展舉行

河套項目為科學園擴張

談到落馬洲河套地區展開的「港深創新及科技園」計劃,黃克強說:「河套面積是現有科學園四倍。那是科學園一個子公司,是現有科學園的一個擴張,不存在競爭性。」他說,那裡屬於香港境內,執行香港法律,位於深圳旁邊,結合深圳及香港的人才,將更有效發展科技。

「有關項目定位仍在構想之中,有可能是依照現行租出給初創,也不排除其他方式。河套那裡暫定發展為研發、高等教育聯合實驗室、文藝創意等用途。」他相信,幾年後發展起來,香港科研生態將轉型得更好,初創的機遇更多。

更多廖美香文章:

支持EJ Tech



如欲投稿、報料,發布新聞稿或採訪通知,按這裏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