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currently at: ejtech.hkej.com
Skip This Ads
Don't Miss

頭條 vs 頭條 (高天佑)

By on March 20, 2018

本文作者高天佑,為《信報》撰寫專欄「新聞點評」,此為節錄版本,原文請按此

「香港頭條」內容來源既有《大公報》、《文匯報》、《橙新聞》等圍內左派媒體,也有官媒香港電台。(網上圖片)

「香港頭條」內容來源既有《大公報》、《文匯報》、《橙新聞》等圍內左派媒體,也有官媒香港電台。(網上圖片)

星島集團(01105)老闆何柱國出名好火,想不到近日連位居國家領導人的全國政協副主席、前特首董建華都冇面畀,據報何柱國連環「炮打」、「怒炒」、「狂轟」董伯伯,這宗消息並非路邊社傳聞,而是由星島旗下《巴士的報》爆料,看來「炒何」(Charles Ho)呢鋪真嬲。事緣董伯伯的團結香港基金最近推出一個手機App「香港頭條」,跨界搞網媒,還跟星島的賺錢金雞、免費報《頭條日報》撞名撞到應。然而,這壇「香港頭條」背後似乎有國家任務,倘若搞得成,可望自鴉片戰爭之後,首次重奪香港輿論主導權,還能取代Facebook、Google的地位,認真巴閉。

香港頭條似足今日頭條

科網中人看到「香港頭條」這個App,第一時間會想起在內地炙手可熱、估值達300億美元(約2340億港元)的超級獨角獸「今日頭條」App,而它們的模式確實99%相似。

人們不禁問,網上「內容農場」無數,為何唯獨「今日頭條」可在短短兩三年內極速壯大?皆因張一鳴並非普通「內容農夫」,他用上大數據(Big Data)和人工智能(AI)兩大利器,透過觀察每一個用戶的瀏覽行為(例如點進哪篇文、看了幾多秒、在哪一段逗留最久),於短時間內摸清讀者的喜好和取向,然後從茫茫媒體和網絡資訊中精選出最具價值內容,每日度身訂造推送。所以其逾億用戶,每人每日都會看到獨一無二的專屬「頭版新聞」;據說準確率高達80%,即每推送10篇內容,有8篇真的勾起用戶興趣,能吸引他們點擊進去,且讀完也稱心滿意,不會覺得被「標題黨」欺騙,反而深感這個程式好像貼心知己。

言歸正傳,筆者手痕下載了「香港頭條」App,其模式跟「今日頭條」真的九成相似,只不過內容集中於香港新聞和資訊,來源既有《大公報》、《文匯報》、《橙新聞》等圍內左派媒體,也有官媒香港電台(RTHK),甚至有不少來自《星島日報》和《東方日報》,相信都獲得正版授權才敢用,然而《巴士的報》卻批評這隻新App「內容四圍抄抄集集」,又說「『香港頭條』創辦時,都想免費攞《星島日報》的內容,更聲稱如此可增加星島網的流量」,兩者的關係認真耐人尋味。

「香港頭條」期望借助科技摸清香港讀者的喜好,推送貼心內容,慢慢收攬忠實讀者。

「香港頭條」期望借助科技摸清香港讀者的喜好,推送貼心內容,慢慢收攬忠實讀者。

圖奪輿論主導權立功

同時,據程式資訊顯示,「香港頭條」App的營運公司名為「香港頭條大數據股份有限公司」,擺明像參照內地「今日頭條」,主打大數據技術,期望借助AI和Big Data摸清香港用戶喜好,然後針對式推送貼心內容,擄獲他們成為忠實讀者,就像現今很多人每日不看幾次Facebook都會囉囉攣。若做到這一步,意味着該App將可控制香港用戶每日看到和看不到些什麼內容,從而慢慢調整他們的意識形態(換個講法即是「洗腦」)。

相對來說,「香港頭條」的柔性漸進洗腦更有機會成功;正如美國推廣意識形態從不靠hardsell,而是透過荷里活電影和迪士尼樂園潛移默化。從商業角度看,「香港頭條」如意算盤若打響,衝擊一眾傳統媒體不在話下,綜合型免費報亦隨時首當其衝,屆時街坊搭車上班不再拿着《頭條日報》,因手機中「香港頭條」有更貼心內容(例如娛樂迷可看到大量祖兒與師兄分手的內幕,股民就收到很多精闢冧巴推介);莫怪乎切膚尤關的何柱國嬲到紮紮跳。更進一步,該App甚至能取代Facebook和Google地位,正式接管香港輿論陣地,為國家建功。但這一切美夢仍屬空中樓閣,根據董伯伯往績,何柱國暫時毋須太擔心。

更多高天佑文章:

[ English Version ]

Hong Kong gets its own news aggregator app

支持EJ Tech



如欲投稿、報料,發布新聞稿或採訪通知,按這裏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