邁向智能製造第一步 生產力局促人機傾偈
原文刊於信報財經新聞專欄「StartupBeat創科鬥室」
隨着客製化的市場趨勢,加上智能技術的急速發展,本港不少製造商開始在生產鏈引入「工業4.0」概念。香港生產力促進局(下稱「生產力局」)總經理李國強曾協助多間大企業智能化,他坦言,培訓員工配合公司轉型,挑戰不下於生產線連網。
「不少人以為,工廠採用最多機器、最少人力,就是工業4.0,但其實這不過是電腦化。」李國強指出,工業4.0的意義是通過物聯網(IoT),把自動化的生產鏈各環節連結一起,令不同生產線能自我感測及「傾到偈」,「產生即時數據,實現完全的智能化,從而減低成本、提高效能,客製化生產小批量的產品。」
按需求出貨慳資源
在智慧浪潮下,將來整個生產模式都會改變。李國強舉例稱,製造商收到網上訂單後,系統首先會自動採購,再傳送訊息到製造部門。其後,根據客人的喜好,如要求的特殊物料等,度身訂造產品,並「通知」其他部門安排送貨,他說:「全部是即時資訊互通,公司不會做大量存貨,最理想的狀態是上游、下游都實現智能化,大家共享即時數據。」
若物料供應不足,採購部門的電腦會發出警號,再從上游的資料庫中自動篩選最適合的供應商下單;中選的供應商亦會立即收到訂單,啟動自動化生產線,李國強解釋,「工業4.0的核心就是,具有全自動預測分析系統,事先迴避可能發生的風險,例如生產線異常或故障,以便廠家調配資源,從而將效能極大化,這就是智能製造的最高境界。」
他認為,除了機器要跟機器連網,雲端亦要整合,最後是人跟機器協作。當這三層概念都應用在生產線上,智慧工廠就能展現出來。
潮流逼港企升級
根據RnR Market Research研究指出,2016年工業4.0的整體市場規模,已達到666.7億美元(約5200億港元)﹔預期到2022年左右,將倍升至1523億美元(約11879億港元)。
創新及科技局局長楊偉雄早前提到,要推動「再工業化」,利用本港製造業的基礎、豐富的人才和經驗,配合創新科技推動智能生產,令製造業佔本地生產總值的份額提升到3%至5%。李國強表示,工業4.0是大勢所趨,不少製造業的供應商、客戶的生產鏈都邁向智能化,本港製造商有見及此,亦加緊提升智能化的規模。以該局的工業4.0諮詢顧問服務為例,自2015年底推出至今,就有約30間公司使用上述服務。
除了珠寶商、玩具廠等大企業,當中不乏中小企參加,他提到,「它們的海外客戶走向智能化,亦要求本港的製造商銜接供應鏈,於是促使製造商擴大智能化的規模。所以就算是小公司,亦要求逐步實現工業4.0。」
鑑於本港不少製造業仍處於工業2.5或3.0水平,即以機械大量生產,尚未全面推行智能化。因此,生產力局會在顧問服務中,先為製造商評估水平,並提供短中長期的建議,助它們按部就班升級,以部署策略性實施藍圖。「專家會先做企業診斷,全面分析整個企業運作,包括產品開發,供應鏈管理、生產、物流、服務到資訊科技等現況,評估該公司跟工業4.0相差多少,再規劃不同階段的路線圖,制訂相應的工業4.0先導項目(Pilot Project)。」
為了讓業界親身體驗工業4.0,生產力局設立「智能產業廊」,透過展示區介紹客戶、廠商、消費者的產業周期;「電腦化營運監控中心」則展示不同範疇的智能系統,模擬智能工廠的數碼化運作模式,還有實時數據分析等。協助廠商實現智能製造方面,生產力局推出智能連接器(機頂盒),企業只須添加有關裝置,原有設備即可連接物聯網,毋須斥巨資更換現有生產設備。
釋放人手創新轉型
至於負責顧問工作的專家,均具備德國弗勞恩霍夫生產技術研究所(Fraunhofer IPT)發出的「工業4.0」專家資格認可證書,除了評估製造商水平,亦會協助企業培訓員工,掌握智能製造和服務的核心知識。
雖然製造商樂於擁抱工業4.0,但有不少前線員工擔心,即將被科技浪潮淘汰,不知如何進退,他們的合作態度就成為實現智能化的關鍵。在李國強看來,面對如此轉變,員工難免抗拒,擔心飯碗不保,培訓工作就更為重要。
畢竟,要讓員工明白到,人工智能有助減省抄數據等低技術工作,避免人為錯誤造成生產浪費,但系統背後,如維護工作等仍由人操作,他說:「智能化取代的是勞動,不是工作。釋放出來的人力,可以做其他創新工作。換句話說,智能化不但沒有取代人,反而帶來高技術工作的轉型機會。」
撰文、攝影:蕭瑩盈
[ English Version ]
Industry 4.0: HKPC urges manufacturers to embrace new technology
支持EJ Tech
如欲投稿、報料,發布新聞稿或採訪通知,按這裏聯絡我們。
Related Posts
Latest News
-
智能叛變|電影導演質疑Tesla新產品抄襲
Tesla 上周四(10日)在美國加州舉行「We, Robot」發布會,會上首次展示Tesla全新自動駕駛原型車模型Cybercab和可載客20人的大型無人駕駛車「Robovan」,同場又發布的全新機械人Optimus,又於慶祝活動中與人群互動及提供飲料。
- Posted October 15, 2024
- 0
-
施政報告2024懶人包|日期、時間、重點內容一覽
香港2024年施政報告即將公布!如果你不想錯過重點,EJ Tech為你整理了一份懶人包,讓你迅速掌握施政報告的主要內容和時間安排。
- Posted October 15, 2024
- 0
-
AI之戰|美國傳考慮限制輝達AMD 向部分國家售AI晶片
美國擬再收緊晶片出口管制措施,外電引述消息人士表示,拜登政府官員討論限制輝達(Nvidia)和超微半導體(AMD)等美國公司先進人工智能(AI)晶片的銷售,以限制一些國家的AI能力。
- Posted October 15, 2024
- 0
-
EQ主宰初創成敗(鄧淑明博士)
今天的人比前幾代都聰明得多,根據一項對72個國家涉及30萬人的研究,從1948年到2020年的72年間,智能商數(IQ)平均每十年上升2.2個百分點。
- Posted October 15, 2024
- 0
-
城大製冷磚|最快2026年投產
香港城市大學研究團隊於新一代「被動式輻射製冷技術」(PRC)取得突破,發明可應用於建築外殼、行人道與公共場所的製冷瓷磚、路面的製冷瀝青,以及製衣的製冷紡織物。
- Posted October 15, 2024
- 0
-
中大科研展覽|33項科研開放參觀 展示人工智能創新
香港中文大學工程學院即日起至11月17日,在中大圖書館地庫進學園及創客空間舉辦「人工智能促進發展:香港中文大學創新之旅」展覽,現場設有五大區域,向公眾介紹該校的人工智能(AI)傑出科研。
- Posted October 15, 2024
- 0
-
中國電動車|比亞迪(BYD)德國電動車定價料低至21萬元
比亞迪執行副總裁李柯日前接受外媒訪問時透露,其將於德國推出的首款電動車,售價料介乎2.5萬元至3萬歐羅(約21.25至25.5萬港元)。
- Posted October 14, 2024
-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