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發展方向 港須與國家同步(黃錦輝)
本文作者黃錦輝為香港中文大學工程學院副院長(外務)、香港資訊科技聯會前會長
第十七屆中國科協年會於5月23、24日在廣州白雲會議中心舉辦,超過2500名國內外的科技專家參加是次盛會,當中包括約300位香港代表,而筆者有幸是成員之一。會議中多位中央政府官員就國家創新及科技發展規劃的作專題演講,内內容概括如下:
專家提及「中國製造2025」計劃,指中國計劃在未來十年從現時的世界製造大國躋身製造強國之列,過程中將利用創新及科技促進製造業的智能化,提升製造工程的效率及質量。同時間國家正研究制定「互聯網+」行動計劃,目標是利用互聯網包括移動互聯網技術提升產業生產力以至市場競爭力,例如「互聯網+金融」、「互聯網+教育」等產業領域。此外,國家亦十分重視「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文化,正在設定不同體制來協助業界廣泛參與「眾創」(open innovation)、「眾包」(crowdsourcing)及「眾籌」(crowdfunding)。這些富策略性的行動計劃對提升國家綜合競爭力起關鍵性作用,必然會成為「國家十三五規劃」中的重要點子,對香港影響深遠。
內地人力成本及原材料價格日益上漲,嚴重影響港資工厰的生存空間,過去多年港商絞盡腦汁設法走出困局。筆者認為「中國製造 2015」將會是新機遇,港商可以夥拍內地企業家爭取國家資助,攜手研發新產品,聯手推出自己的國際品牌(Original Band Manufacturing, OBM),以及利用創新科技建造更高效能、更環保及更低成本的生產線及價值鏈。
不應受限「一國兩制」框架
在「互聯網+」發展方面,筆者建議香港與內地在「互聯網+金融」深度協作。憑着香港行之已久的金融體制及產業發展的經驗、兩地先進的互聯網技術、以及兩地龐大的金融投資網絡,深信有關發展必定大有作為。事實上,兩地「互聯網+金融」項目已經開始了,並且正在不停優化及擴充,具代表性的的項目包括港交所與上交所合作的「滬港通」、「八達通」與「阿里巴巴」合作利用流動裝置並透過「近場通訊」(Near Field Communication, NFC)技術的網上付款服務等。
另外,「三創」(創意、創新、創業)文化近年全球熾熱,青年憑着自己的創意和毅力搖身一變成為千萬富豪的例子比比皆是,香港與大陸的三創活動也十分活躍。香港的優點在於其「軟實力」。香港在法律、金融、教育、知識產權保護等體制上與國際接軌,因此每年吸引不少外國投資者透過香港在中港兩地尋找創新項目。再者,「眾創、眾包、眾籌」活動近期在香港大行其道,例如科學園、數碼港、各大學的科技轉移中心以及業界等,都開設大大小小不同形式的服務為「三眾」提供有利平台,包括支持眾創的「共用工作空間」(co-working space)、創客展示會、項目與企業配對會、羣眾集資平台等,來自世界各地的参加者反應熱烈。這些經驗有助兩地初創企業「走出去」,亦同時有助把外資企業「引進來」。
筆者認為香港科技發展規模不應該受到「一國兩制」框架所限,反之應與國家的規劃同步。「十三五」設計及撰寫的工作已如火如荼,筆者但願「創新及科技局」盡快成立,讓新局長能趕得上尾班車,把香港創新及科技發展計劃策略性地納入「十三五」科技篇中之內。
更多黃錦輝文章:
支持EJ Tech
如欲投稿、報料,發布新聞稿或採訪通知,按這裏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