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版Nasdaq的啟示 (高天佑)
千呼萬喚,被譽為「港版Nasdaq指數」的恒生科技指數(Hang Seng TECH Index)昨天公布詳情,不過30隻成份股清一色為內地企業,沒有一家港產公司,在國際股壇堪稱罕見。這固然反映本港科技業發展相對落後,但更重要因素在於市場體量和經濟定位。正如美斯不必勉強去打籃球,香港今後最佳角色是扮演「離岸科技中心」,在過程中若孕育出「港產獨角獸」就屬錦上添花。
對於恒生科技指數之誕生,應該分為股市和經濟兩個角度去看。先講股市,港股多年來被詬病「唔夠high tech」,過於側重金融和地產等傳統行業,長期以來只得騰訊(00700)加上金山(03888)和聯想(00992)充撐場面。不過自從2018年「同股不同權」改革後,來港上市的科技股愈來愈多,尤以阿里(09988)和美團(03690)兩隻萬億巨艦為代表,還未計昨日宣布IPO大計的螞蟻集團。
群聚效應吸引科企掛牌
在此背景下,恒生科技指數應運而生,涵蓋最大市值30隻科技股,總市值超過10萬億港元,成為僅次於Nasdaq指數的全球第二大單一市場科技股指數,認真巴閉。該指數對市場的最大意義,是為基金公司和投資者帶來便利,可預期不少追蹤這項指數的基金即將推出,讓投資者一次過染指30大科技股,毋須逐隻揀,尤其適合海外及大型機構投資者,例如養老基金、保險資金等。同時,該指數亦有助打響港股的科技招牌,營造群聚效應,吸引更多科技公司來港掛牌。
至於經濟角度,不少人都留意到,該指數30隻成份股清一色為內地企業,港產公司欠奉,皆因這個指數是按市值為篩選標準,而且似乎不把電訊商和數據中心營運商視為「科技股」。截至昨日收市,最「輕磅」成份股是丘鈦科技(01478),市值約123億港元。相比之下,新意網(01686)市值141億港元,高於丘鈦、易鑫(02858)、網龍(00777)等3隻成份股,卻並未入選,或因新意網主打數據中心營運,形同「IT收租佬」,被視為「科技含量」不夠高。
講到底,港股市場的「科技指數」居然沒有一家港產公司,是否反映本港科技業發展落後?這實在無可否認,不過就像「美斯打籃球相對弱雞」,本身不一定是一個大問題,若勉強要催谷美斯追上NBA水準,便可能捉錯用神。
綜觀全球經濟體,能在科技業做出成績的不外乎兩類,一類是具有深厚科研基因、傳統、積累,例如芬蘭、瑞典、以色列;另一類是擁有龐大市場腹地,以中國內地和印度為代表。至於美國和日本堪稱兩者兼具,既強且大。
反觀700多萬人的香港,自開埠以來順應地理形勢成為商貿港口,在上世紀七十至八十年代,建基於輕工業及電子代工業發展,或許有過很短暫之「科技升呢」窗口,但礙於工業北移及回歸問題等諸多因素,當時未能把握機遇,蘇州早過冇艇搭,現在再談急起直追顯得有點不切實際。
香港作為細小經濟體,產業發展必須考慮稟賦優勢,不可一味追求「大而全」。這不代表香港在科技行業沒有角色,只不過需要認清定位,包括扮演中國之「離岸科技中心」,提供股市融資功能以外,同樣重要是在行業標準、市場法規方面,擔當中外接軌橋樑。
扮演中國離岸科技中心
特別是眼下中美關係緊張,科技世界朝中國和西方兩大陣營拆分,但這對於中國實屬一大陷阱,容易像前蘇聯般跌入閉門造車困局。相反愈是面對打壓,愈應以開放姿態擁抱、融入國際市場。然而,中國一些行業標準(例如大數據、個人私隱處理)礙於戰略安全、發展階段等問題,未必可即刻跟國際無縫接軌,香港正可扮演試點和踏板。當然,大前提是香港仍能享有資訊自由、網絡自由,以及獲國際認可的獨特地位。
一如上世紀七十至八十年代之「科技升呢」窗口,香港今日發展為「離岸科技中心」的機遇也將稍縱即逝,某程度上這甚至可能影響中國國運。
至於能否孕育出「港產獨角獸」,不妨像美斯閒時練習一下籃球,當然是好事,港府及各界亦應該營造有利於青年從事科研及創業的環境,鼓勵他們追求各自理想,若能做出成績當然錦上添花,惟不必勉強催谷。
(編者按:高天佑著作《中產必須死》現已發售)
歡迎訂購:實體書、電子書
更多高天佑文章:
支持EJ Tech
如欲投稿、報料,發布新聞稿或採訪通知,按這裏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