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currently at: ejtech.hkej.com
Skip This Ads
Don't Miss

數據流通之匙──互惠互利 (車品覺)

By on July 25, 2017

本文作者車品覺,為紅杉資本中國基金專家合夥人、原阿里巴巴集團副總裁,為《信報》撰寫專欄全民大數據

共享行車數據,或有助紓緩交通擠塞問題。(法新社圖片)

共享行車數據,或有助紓緩交通擠塞問題。(法新社圖片)

當數據科學成為炙手可熱的話題後,我發覺我被企業管理層問得最多的問題是:如何確保有足夠的數據來發展人工智能?需要儲備什麼樣的人才?但我認為,大家都忽略了大數據能力的根源來自連結,而連結的基礎是流通和標準化。

譬如說CEO一句話,是否可讓企業部門之間的數據得以打通,還是會陽奉陰違?例如我有數據,但我不告訴你有什麼。或者就算你知道我有數據,但我不保證數據的供應一定優質。以阿里為例,數據打通就絕對不是馬總一聲令下就可解決的問題。

在人工智能蓬勃的這個時代,數據的增量比存量多。多變的業務場景也意味需要敏捷的數據更新, Data Broken所指的就是數據已經不反映當前現實, 任何人工智能演算法也隨之而容易偏差。所有的數據流通必定建立在一個永恒不變的道理上──互惠互利。

雖說最高層掌握着權力,但要發揮出整體的數據戰略,光靠Top Down是不可能的,少不了從下而上的共建共創,惟此才可達成多源異構大數據。因此我一直強調,大數據是利己利他的成品。

舉個例子,巴士在行駛過程中攝像頭所錄下的數據,能否共享給其他企業使用?對該巴士公司而言,當然不很樂意,憑什麼無條件交出來?但如果乙方地鐵公司說,若你分享這個數據,我會在地鐵內提供市民需要轉乘巴士的到站時間資訊作為交換呢?又或者政府主動提供行人流動的數據,作為巴士公司願意分享數據的回報呢?

再舉一個例子,當年我在阿里是怎麼處理部門數據互通?很簡單,首先是找出大家共同有意願共用的部分,我稱之為企業內的「公共」數據,然後安排資源把這部分先建設起來。大家就能更容易感受到數據高品質流通的意義及好處,要保證這些數據的品質和新鮮度也相對容易。後面我採取的是共創共贏策略,把我部門擁有、我認為很有可能成為公共財富的數據全部放在大家視線之內,讓各方隨意使用。當所有人都開始使用的時候,我就可以輸出技術及標準去幫助其他部門完成更大範圍的打通。

上面兩個例子說明了,若想打通大數據,不管在企業還是一個城市都需要找到利益驅動的本源,然後找出數據流通的共性。總言之,互惠互利才是大數據流通的永恒關鍵。

更多車品覺文章:

支持EJ Tech



如欲投稿、報料,發布新聞稿或採訪通知,按這裏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