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中研院院士翁啟惠等團隊昨天宣布,發現在坊間的藥物及保健品中,有5種潛力藥物具抑制新冠肺炎活性效果,分別為抗瘧疾藥物美爾奎寧(Mefloquine)、抗愛滋病藥物奈非那韋(Nelfinavir)、中草藥靈芝多醣體RF3、全株薄荷,以及全株紫蘇萃取物;論文於本月15日在《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PNAS)發表。
翁啟惠團隊分析「全球共享流感數據倡議組織」(GISAID)病毒基因資料庫,發現在病毒棘蛋白1273個氨基酸序列中,有超過一千個氨基酸會產生突變,反映它具備快速變異的特性。若能從現有藥物及保健品中,篩選有效的抗病毒藥物應急,對保健及預防治療具一定效果。
台灣中研院收集坊間2855個被美國食品及藥物管理局(FDA)核准使用的人類或動物用藥,同時從傳統中草藥典籍挑選190種具治療病毒感染療效的藥材,初步篩選較具潛力的15種藥物;經過病毒蛋白活性抑制及細胞驗證,再以敍利亞倉鼠作動物測試,以準確測定抑制病毒效果。
倉鼠肺部病毒勁減九成
實驗結果發現,為感染新冠病毒的倉鼠落藥後,其肺部病毒量消滅了九成。綜觀5種潛在藥物中,尤以美爾奎寧效果最好,能在脫膜階段阻止病毒分解,令病毒量大減;其次是薄荷萃取物,病毒量減幅比紫蘇萃取物、靈芝多醣體RF3、奈非那韋更佳。
台大藥學系教授梁碧惠表示,薄荷及紫蘇坊間不難取得,可把兩種藥材各1克,沖泡約兩公升開水飲用,亦能有效抑制病毒。翁啟惠研究團隊強調,此項發現尚未進行人體試驗,但已先申請專利,未來將透過技術移轉,授權予廠商開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