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地物流業脫困 O2O成關鍵
原文刊於信報財經新聞
物流業是內地政策焦點之一,「互聯網+物流」更是熱門詞,業界普遍期望,互聯網能成為物流業的新發展,幫助行業走出當前困境;由於物流業始終離不開線下環節,線上結合線下(O2O)及各種物流要素的重構,將成為未來物流創新企業致勝的關鍵。
中國物流與採購聯合會副會長崔忠付說:「物流業面臨的許多問題,例如環節多、成本高,效率低,完全可以借助互聯網技術,消除中間環節、低效環節,降低成本提高效率。」
在今年7月20日的國務院常務會議中,談及發展「互聯網+高效物流」,發改委綜合運輸研究所所長汪鳴透露,中國計劃在2018年前將全國物流總費用 佔GDP比例降低一個百分點,至2020年再降低一個百分點。資料顯示,去年全國物流總費用達10萬億元(人民幣.下同),約佔GDP16%,而發達國家 僅8%至9%;內地企業每百元業務,生產成本達85.97元,其中三成是物流成本,發達國家只佔10%至15%。
中國物流與採購聯合會會長何黎明表示,內地物流業正面臨結構性需求不足的矛盾,一方面是大量資源在傳統物流業領域不能退出,無法滿足社會對高端服務 的需求;另一方面,新增資源受投入不足和體制機制的約束,難以創造新的需求,「當前物流企業規模普遍較小,市場集中度較低,小微企業在一些領域大量存在。 2015年道路運輸企業達810萬家,其中個體運輸業戶超過了90%,行業集約發展面臨很大的困難。」
「隨着『互聯網+物流』的風吹來,未來整個物流行業產業分配也誕生了新的可能。」經濟學家馬光遠認為,借助互聯網的幫助,物流產業極有可能在鏈條和 環節上誕生出一個規模化的集約型平台,進而倒逼行業進行規則和秩序的建設;同時,個性化、智慧和綠色也變成行業不可逆轉的趨勢,新興企業極有可能超越傳統 物流「大鱷」。例如,成立僅3年的天地滙供應鏈公司,目前已成為內地最大互聯網物流平台,通過各地的物流園區聚集大量待運輸貨物,以互聯網銜接各地物流園 區、物流企業、車輛及貨主,從而實現資源集約和效率提升。
汪鳴指出,物流和運輸本身不具備規模經濟特徵,只有形成網絡經濟格局,才能形成規模經濟;而物流平台能夠將資源聚集和整合,通過平台經濟來銜接產業鏈的各個環節,通過平台經濟來推動運輸和物流網絡,以及規模經濟的發展。
無法擺脫線下服務
天地滙創辦人兼董事長徐水波表示,中國物流業的「互聯網+」創新早於2012年已開始了,經過4至5年的實踐及數千億元的資本支持,行業創新已具備 了全面深入的特點,「目前物流業共有800多家企業獲得風投資本融資,相當多已進入C輪融資,物流平台和電商物流是其中非常耀眼的兩個創新領域和集群,但 純線上物流企業的未來前景並不看好,因為它最終離不開客戶服務、服務品質及體系流程等線下業務體系,網絡不能解決一切。」他預計,「互聯網+物流」的創新 模式離成形還有3至5年的時間。
啟創資本創始人兼董事長彭鑫亦表示,他見過很多企業試圖用純線上繞開線下場景,但經過實地的公司調查後,發現大部分經營非常不好,「不能繞開線下存在,各個線下產品都在場景裏面以各種形式做生意,他們是非常龐大的多元化、碎片化。」
支持EJ Tech
如欲投稿、報料,發布新聞稿或採訪通知,按這裏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