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輕人正在輸掉未來
睇我Blog的朋友一定知道我十分喜愛New York,當年第一次到紐約時,就專登跑去Trump Tower影一張車頭相,仲希望有幸見到Donald Trump,後來,我紐約的朋友推介一個網頁叫我關注,博主是我朋友的朋友,名叫Brandon Stanton,佢本來在芝加哥從事證券工作,四年前因為工作失誤,被Fired後搬到了紐約,開始做他自己想做的事,每天拿著相機在大街上拍攝陌生人的肖像,同時對他們做一個簡短的採訪。
這個博客在堅持了幾年後爆紅,目前在Facebook上已經有1200萬關注者,Brandon也在去年被時代雜誌評為全世界30 under 30歲以下改變世界的人之一。
很多朋友對「人在紐約」有所誤解,認為這只是一個傳遞正能量的雞湯博客,但是只要多翻幾頁就很容易發現,它最大的力量其實是真實。Brandon鏡頭下的人們用一種讓人驚訝的坦率分享自己的生活和故事,有快樂和勵志,也有挫敗、煎熬、黑暗與絕望,但無一例外,都真實得讓人動容。
最近這段時間,Brandon與聯合國安理會千年發展目標(Millennium Development Goals,簡稱MDG)合作,正在進行一次跨越10個國家共四萬公里旅程的環球旅行。
我更喜歡這個系列,原因是這些人、他們的國家都飽受戰爭、饑餓或者貧窮的困擾,那裡的人們也展現了完全不一樣的生活狀態和精神世界。他們想要的幸福有時很簡單,僅僅是「安全的生活」,但更讓人震撼的是許多人在困擾的現實之中仍然保持著快樂,堅持著夢想,想要改變自己的生活,甚至是改變自己的國家。
一位敘利亞年輕人曾經為了考上大馬士革大學而每天學習20個小時,考上以後,因為家裡窮,朋友們慶祝的方式就是買了一瓶可口可樂大家分著飲。戰爭爆發後他被迫中斷學業逃到了伊拉克,每天打兩份工,一天工作18個小時,一個月掙1000美元。他把這些錢都存了下來,連一件T恤都沒買過。
Brandon採訪他的時候,他已經賺下了13000歐元,正準備買假身份偷渡到德國。他說:「我會回一次敘利亞和家人告別,然後放下一切離開,我會試著忘記所有的一切,我還要繼續完成我的學業。」不知道他最後有沒有成功地到達德國。
這個印度的父親,驕傲地講述了自己兒子的故事。這個16歲的男孩在網上發起請願,呼籲政府重新調查一件有十年歷史的姦殺案,由於嫌疑犯的父親是政府高官,儘管證據確鑿,但是法院只判了三年監禁。他的請願很快收集到了數百萬個簽名,這個16歲的男孩也登上了印度各大報紙的頭版和各大電視節目,他還在印度門發起了抗議集會,並且得到了許多著名歌手和Bollywood明星的支持。最終,印度最高法院宣佈重新調查此案,並且判處了兇手無期徒刑。
這個驕傲的父親說:「印度最大的雜誌稱他是這個國家最年輕的偶像。」
香港現在的年輕人處於經濟高速增長的時代,他的競爭優勢是在喪失而不是增加。香港號稱每年培養35000個高新科技人才,政府給了這些人什麼職位?我們的數碼港現在是什麼港?
我們除了數碼港外還有什麼?吐露港外的科技園裡本港的企業有多少?深圳的前海現在有一千兩百家香港的企業在那邊註冊,為什麼它就沒有辦法在香港紮根?香港培養的高新科技人才、新媒體人才、IT人才都到臺灣、大陸、新加坡、韓國打工,ICT Award? Award for what? 香港這座城市沒有實體經濟它能夠走多遠,年輕人怎麼發揮他們的聰明才智?
我們現在能培養自己的青年企業家、青年銀行家,甚至一個有大志、大格局的青年政治家嗎?沒有,這不是我們每個年輕人的責任,這是我們政府的責任,它沒有這個心也沒有這個力。
香港年輕人不笨的,跟世界的發展是同步的,如果能夠在MK金鐘打邊爐,何不在其他的領域做出自己的創意呢?香港年輕人接受的資訊是比大陸的年輕人、印度的同齡人要多得多的,九七年前李嘉誠的創業故事一直在激勵我們積極向上奮發。90年代TVB的影視劇裡面大量的情節都是窮小子如何出人頭地,不管你是周潤發、劉德華還是鄭耀棠,包括梁錦松、曾蔭權、689,基本上沒有一個是世家出來的,都要靠自己努力打拼。這是曾經的香港。
香港現在早期前一百位富翁,40%是偷渡過來的,但是都在香港找到了機會,我們可以不喜歡那個劉夢熊,因為他是偷渡過來的,當時拿著兩塊木板,嘴裡高喊毛主席語錄,下定決心,不怕犧牲,排除萬難,爭取勝利。他做到了,游了過來;我老占的舊老細曾生,身上抱住兩個籃球就由揭陽游水過來,成為億萬富豪,香港現在的學生有這樣的精神嗎?
男兒當自強,這不是林子祥唱的歌,這是我們要做的事。獅子山下的精神現在剩下什麼?我們還有自強不息的勇氣嗎?對中國歷史你可以不瞭解,但對中國文化、中國的現狀你不能不瞭解,你不瞭解它就沒有辦法跟它打交道,你一出招都是錯的,一說話都是幼稚的,是沒有知識的,你怎麼跟它博弈?你怎麼去維護作為一個香港的中國人的尊嚴?你怎麼去呵護未來幾十年的一國兩制現狀而不變?你怎麼堅持香港來之不易的核心價值觀?
所以我們要反思,香港今天的年輕人能不能為香港爭取前途、為香港爭取高度自治的高度?這個高度需要我們去爭取、我們去思考。讓那麼多的年輕人跑到金鐘、中環、銅鑼灣住了79天,不完全是這些孩子的錯,我們整天怨氣十足,但是能不能腳踏實地為這個城市、這片土地做一些事呢?
香港年輕人的競爭優勢在喪失,要想一想香港本土的馬雲在哪裡?也在MK打邊爐嗎?在上水趕水貨客嗎?原來有的創造力在哪裡?香港的年輕人現在以及未來五年,我們拿什麼跟內地的同齡人競爭?
Sorry,我老了,我認為幫你地,幫我自己搵錢退休現實一些,喂,大佬,我基金要收管理費嫁。
原文刊於作者網誌「老占的博客」
支持EJ Tech
如欲投稿、報料,發布新聞稿或採訪通知,按這裏聯絡我們。
Related Posts
Latest News
-
新世代手機雲端備份(林國誠)
筆者在此分享一個真實故事。一位友人某日一覺醒來,發現自己的手機出現嚴重問題,不僅偶爾自行重啟,屏幕甚至變為全綠色,無法正常運作。這部陪伴他近3年的手機儲存了大量重要資料,突如其來的故障令他感到相當困擾。 為了不影響工作,朋友趕快把舊手機的資料轉移到另一部手機,耗上整整一天時間。單是轉移WhatsApp資料,就用了8個小時。
- Posted December 8, 2023
- 0
-
Klook獲16億融資 布局三大領域
本地旅遊平台Klook昨天完成2.1億美元(約16.38億港元)E+輪融資,由美國風投公司Bessemer Venture Partners領投,並獲BPEA EQT、亞洲投資基金Atinum Investment、Golden Vision Capital,以及東南亞企業投資機構Krungsri Finnovate、Kasikornbank Financial Conglomerate及SMIC...
- Posted December 8, 2023
- 0
-
AI也會做夢嗎?(黃岳永)
人工智能(AI)快速發展,不少科幻作品的情節已成為現實,AI或機械人會否如人類一樣擁有思想感情,相信是不少人及科學家想要探究的範疇。正好在網上串流平台Netflix看了《Pluto冥王》,故事背景建立在人類和機械人共同生活的世界,機械人與其說是「機器」,反而更近似另一個與人類共存的生命種族,不禁有感而發想到:「AI也會做夢嗎?」
- Posted December 8, 2023
- 0
-
谷歌新AI勝GPT-4V 測試首超人類專家
谷歌(Google)周三(6日)發表多模態AI模型Gemini(中譯「雙子座」),提供Ultra、Pro、Nano大中小3個版本,能同時理解文字、程式碼、影片等內容。Ultra供少量企業與開發者試用;Pro供英文版Google Bard試用;Nano即將在Pixel 8 Pro智能手機運行。
- Posted December 8, 2023
- 0
-
密封通道輸送冷氣 數據中心慳電三成
為推動本地環保減碳策略,全球數碼基礎設施企業Equinix近日透過全面監控氣流分布及加強氣流系統管理,為旗下的香港數據中心制定最佳節能方案。該項目致力透過調節數據中心地台風量和改善氣流,成功減少三成耗電量。今次是由中華電力撥款資助並與香港理工大學合作,預測未來一年內該數據中心可藉此方案節省13萬度電,相當於減少5.1萬公斤碳排放。
- Posted December 8, 2023
- 0
-
Startup本周摘要 (Week 04/12)
疫情復常後首個「十一國慶」煙花匯演,除了親臨現場感受節日氣氛,不少市民亦透過直播觀看。盛事背後的技術供應商正是香港電訊,該公司個人業務行政總裁林國誠直言,綜觀亞洲,這是首次利用5.5G網絡技術支援直播。他希望能透過這次機會,「讓港人知道,本港的5G在世界上已處於領先水平。」
- Posted December 7, 2023
- 0
-
微軟Copilot數周內 升級至GPT-4 Turbo
微軟(Microsoft)預告最快數星期內,為人工智能(AI)虛擬助理Copilot升級功能,讓用戶利用GPT-4 Turbo模型、圖像生成器DALL-E 3模型,以及Bing深度搜尋功能。除了可上傳及下載文件,亦可上傳圖片查找資料,或者總結YouTube影片的內容,應付更複雜、更長時間的任務。
- Posted December 7, 2023
-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