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與權力交織 須制衡防亂象(黃岳永)
美國大選塵埃落定,特朗普(Donald Trump)成為第47屆美國總統。選舉當夜,馬斯克(Elon Musk)在他的X(前稱Twitter)平台上,發布了一張他走入美國總統橢圓形辦公室的合成照,這令外界愈加關注他對特朗普的影響力,並質疑是否存在利益衝突。同時引發有關科技、政治和全球治理之間交集的不同猜測──當創新在貪婪中運行,缺乏制度及道德制衡時,會發生什麼事?
馬斯克的龐大科技帝國涵蓋了Neuralink、Tesla、SpaceX和Starlink等公司,每一間公司都有改變世界的潛力。不妨試想一下,在「無限制」的環境下把科技用到極致,會出現什麼情況?可能會如《廿二世紀殺人網絡》(The Matrix)或《銀翼殺手》(Blade Runner,香港譯《2020》)中所描繪的反烏托邦式世界。
例如探索腦機接口的Neuralink可能會被武器化,成為監控思想的工具;Tesla機械人除了取代運輸、物流和工廠中的工作外,可能會被用作自主執法者;完全覆蓋地球的Starlink可用作全球監控與互聯網控制的工具;社交媒體X配合人工智能(AI),可用來操縱敍事,影響選舉,或以空前的規模推廣宣傳;SpaceX在太空探索的技術優勢,有機會導致衞星武器化,或創建精英的外太空殖民地。
或者有人會認為,上述情況類似電影情節,但這些憂慮並非無的放矢。不難發現特朗普和馬斯克的行為,總是優先考慮自身利益──特朗普通過單邊政策,如退出《巴黎氣候協定》和削弱全球機構的作用;馬斯克偏好以激進的法律戰和市場壟斷來達成目的。如今兩人「聯手」,科技的治理和監管將成為全球一項巨大的挑戰。
然而,當民族主義優先考慮時,建立全球科技治理機制變得不可能。例如,高舉「America First」旗幟的特朗普,過去便以退出聯合國等全球組織的行為突顯立場,「擺明」其不打算合作的態度。另一方面,Tesla和SpaceX雖然是美國公司,但其業務及影響力已經跨越邊界和國家監管框架,缺乏有力的制衡之下,絕對可能取代國家的某些職能,令管治更加困難。別說熱愛以法律戰向競爭對手施壓的馬斯克,在「球員係我,球證又幫我」的情況下,很可能把法律化作為武器,打擊其他競爭者。
現今人們依賴科技,也看到其對生活和工作等範疇構成不可逆轉的改變。科技力量不受限制增長,需要強而有力的問責制、道德監督和國際合作。如果決策是以權力和利益作主要考量,道德法規和大眾利益往往會被擱置一邊。反烏托邦電影成為未來現實,一點也不足為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