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動車能源|港企研氫燃料電池 轉化率提三成安全性可保障
原文刊於信報財經新聞「EJ Tech 創科鬥室」
為實現2050年前達致「碳中和」目標,特區政府曾於2022年《施政報告》提出,在2023年試行氫燃料電池雙層巴士及重型車,以及在2025年制定陸上運輸使用氫能策略。然而,本港對於發展氫能交通工具,一直在儲存、加氫及安全等抱持多重顧慮。本地氫氣初創氫路科技(H2 Solution)研發的PEM燃料電池發電系統,不但實現完全低碳,亦能為多種場景應急供電。
電解水份儲能 藏氫罐保安全
氫路科技創辦人兼行政總裁錢偉接受本報訪問時稱,公司研發的PEM燃料電池發電系統,能夠結合空氣的氧氣及氫氣,在電池膜電極表面產生電化學反應,進而釋放電子以變成電流;相比傳統的氫燃料電池,能源轉化率提高約兩三成,可用於建築物、車輛或離網裝置供電上。發電的副產品只有熱力及水蒸氣,實現完全低碳。
錢偉續說,太陽能、風能等潔淨能源受天氣影響而波動性較大,無法完全被電網轉化利用。公司技術可透過電解方式,把水份轉化為氫氣,作為能源的儲存方案;在再生資源匱乏期間供電,並吸收多餘的能源,用於工業、住宅及運輸用途。
談到公眾較關心的氫燃料電池安全問題,錢偉解釋,作為電化學反應產生的場所,首先燃料電池不攜帶氫氣,能量則來自於氫罐。氫罐安全性符合國內外要求,且即使氫罐出現破裂,氫氣亦會向周圍空氣快速擴散,預計不會形成爆炸情況。氫路科技技術總監易榮指出,其PEM燃料電池發電系統,採用固態氫儲存技術(壓力3MPa以下),更好保證系統的本質安全性。
滿足偏遠山區離島基本需求
易榮表示,目前氫路能源在多方面推廣PEM燃料電池發電系統,其中一種是分布式發電。由於不依賴於電網體系,因此系統可在偏遠山區、離島建立獨立的微電網體系,例如在涼亭或休息站穩定供電,滿足照明、充電、WiFi等基本用電需求,為前往行山、郊遊的市民提供便利。
與此同時,由於系統具備長時間供電能力,可以滿足7天以上的用電需求,因此能夠應對自然災害、長期陰雨天氣等供電瓶頸;亦可考慮在交通端推廣,例如點對點的旅遊巴士、環衞車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