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間科技推動政府創新(莫乃光)
最近和參與政府IT項目的承辦商見面,有業界朋友觀察到政府部門傾向不願意嘗試使用新技術;很多IT人也有好意念,但難以引入複雜的官僚架構。最近適逢美國非牟利機構Code For America(CfA)的代表來港,他們利用民間科技推動政府公開透明、公民參與和提高效率的模式,值得香港參考。
從2009年成立以來,CfA與各市政府合作,每年選拔國內的科技精英組成團隊到當地一年,觀察政府運作,亦會到社區中發掘當地居民的需要,繼而向政府提出建議和幫助開發解決方案。CfA至今已先後派出62位專才為30個市政府開發了逾50個新應用。
計劃的定位是「Showing What’s Possible」,派出的研究員不一定是軟件開發者,還有設計師、政策分析員等不同背景但有經驗的人。2014年計劃共收到650個申請,挑選出29人任研究員,組成3人團隊派駐不同的城市與政府合作。
上周,CfA的2014年29位研究員之一、生於香港的Amy訪港,分享她今年的經驗。她本身是太空科技和衞星方面的開發者,被CfA理念吸引參與計劃,並和一位設計師和記者獲編成小組被派往德州聖安東尼奧市。
Amy與其他團隊成員到聖安東尼奧市後,發現當地其中一個最大問題是市區更新。政府希望屋主進行翻新工程改善社區面貌,但經團隊和前線政府人員視察及訪問社區人士後,發現工程許可申請複雜,居民也不了解。為了讓聖安東尼奧屋主更容易進行翻新工程,他們開發了兩個網上平台,一個是Homebase,方便市民一站式申請工程許可、資助和搜尋合資格的承辦商;另一個是Fix That Problem,以易於理解的方式解釋各種複雜的工程許可,鼓勵市民申請。
過程中,團隊擔當顧問、導師和開發者的三重角色,發掘用戶需要,引導政府採用以用戶為先和敏捷式開發(agile development)解決問題,並不斷通過開發、測試、演進的模式,改善複雜的問題。如何才能令計劃的成果得以持續,而不是一年後便「打回原形」?Amy指出,研究員與政府建立互信、與前線人員溝通,以改善現有工作為主是CfA成功的關鍵,她坦承不少問題都不是技術解決,而是人和制度。
這兩年,我曾詢問有關政府開發應用程式的情況,發現不少部門都開發了大量應用程式,但大部分的使用率偏低。CfA模式的好處正是為政府引入從用家角度出發的工作模式,利用創新解決方案針對市民真正所需。希望日後政府能夠考慮促進民間科技專才和部門合作,實踐以科技改變社會的願景之餘,亦能為科技業長遠發展培育更多人才。
更多莫乃光文章:
支持EJ Tech
如欲投稿、報料,發布新聞稿或採訪通知,按這裏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