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currently at: ejtech.hkej.com
Skip This Ads
Don't Miss

新法送藥入腦治阿茲海默症 浸大研標靶載體 傳遞鈎藤化合物

By on December 7, 2023

原文刊於信報財經新聞「EJ Tech 創科鬥室

本港現有十多萬長者罹患認知障礙症,當中以阿茲海默症最為常見。香港浸會大學過往研究發現,由中草藥鈎藤提取的生物活性化合物「柯諾辛鹼-B」,能有效治療阿茲海默症,惟它難以穿越血腦屏障,令大腦吸收效果大減。近日該校研究團隊利用「外泌體」作載體,為標靶細胞遞送藥物;阿茲海默症小鼠經治療後,證明可改善認知功能及運動能力。

浸大研究發現,鈎藤提取的「柯諾辛鹼-B」,能有效治療阿茲海默症。(網上圖片)

阿茲海默症患者的腦細胞會退化並死亡,其特徵是大腦積聚澱粉樣蛋白及磷酸tau蛋白,導致大腦認知功能下降。目前此病未有根治方法,只能延緩疾病發展。浸大發現,鈎藤提取的「柯諾辛鹼-B」,有潛力成為神經元自噬誘導劑,可助清除大腦中的Aβ及p-Tau等有毒積聚物,降低患者病發機會。

李敏(左)與Ashok Iyaswamy博士(右),開發創新的鈎藤化合物傳送方式,以治療阿茲海默症。(邱敏聰攝)

小鼠恢復25%認知及活動力

浸大中醫藥學院副院長(教與學)李敏教授、教學科研部研究助理教授Ashok Iyaswamy,以及其他中港和海外科學家組成的研究團隊,開發了一種利用外泌體把「柯諾辛鹼-B」傳遞至大腦的新方法。簡單而言,外泌體大小僅50至100納米,它是由細胞釋放出來的細胞外囊泡,可裝載不同的治療「貨物」,例如小分子、蛋白質、核酸等。

外泌體另一個特點是具有內在歸巢能力,即細胞遷移或回歸體內特定組織或器官的能力,可以引導治療藥物穿過天然屏障(例如血腦屏障),提升腦部疾病的治療效率。有見及此,浸大團隊與美國芝加哥大學合作開發「Fe65-外泌體」,進一步加載「柯諾辛鹼-B」,並以澱粉樣蛋白前體為標靶,冀成為治療阿茲海默症的新藥。

Ashok Iyaswamy提到,浸大團隊與美國芝大合作開發「Fe65-外泌體」。(邱敏聰攝)

研究團隊把載有「柯諾辛鹼-B」的改造外泌體,注射至患有阿茲海默症的小鼠體內,發現不會對小鼠大腦有任何毒性,所累積的澱粉樣蛋白亦減少三成。此外,實驗小鼠通過各種行為測試後,包括旋轉棒、空曠場地、情景恐懼條件反射及莫里斯水迷宮測試後,發現其恢復25%認知及活動能力;研究刊登於國際學術期刊Nature-Signal Transduction and Targeted Therapy

距產品面世仍需至少十多年

上述新藥研究只完成初步動物實驗,未有任何人體臨床時間表。李敏坦言,向政府申請經費困難,即使獲批300萬元,金額亦遠遠不足夠。除了籌集研究經費,亦要美國食品及藥物管理局(FDA)、中國國家藥監局(NMPA)等監管機構開綠燈,料新藥面世至少需十多年時間,即使推出亦售價不菲。

李敏(左)坦言,向政府申請經費困難。(邱敏聰攝)

李敏解釋,鈎藤「柯諾辛鹼-B」含量不高,只要搞清分子結構,亦可人工合成生產;由於藥物口服後會代謝掉,無痛注射是治療方法之一。她提醒市民須向醫生求醫,切勿自行購買鈎藤服用,強調「肯定沒有用、沒有效」。她又以診症經驗為例,指出不少病人求醫時已屬晚期階段,認為「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要預防認知障礙症,應該從年輕開始,保持身心健康,這點反而更重要。

支持EJ Tech

如欲投稿、報料,發布新聞稿或採訪通知,按這裏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