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大學培育創業思維(黃岳永)
在大學教創業,對象除了是剛剛「升呢」的大學新生外,也有剛剛完成實習/交換計劃的準畢業生。以打機來比喻,前者剛開始挑選裝備,後者則裝備完畢準備應戰。還有一批是報讀碩士課程的學生,部分是想再深入了解專業,但也有打算「轉地圖」重新出發的同學。雖然經驗值不一,但同學們都有一個共同目標:如何在變幻莫測的世界應對改變。
相信大家都會同意,相比「打份工」的打工仔,創業者都是敢於冒險的人。創業本身必須具備同理心,能夠理解他人需求,才能把生意做好;更要懂得從失敗中學習,當變故出現時,把危機轉化為機會。
教授創業或與之相關的課程數之不盡,然而「創業」這門科目,偏偏就是不能通過課堂講解或從課本中學到,而是需要創造一個環境,讓學生身體力行透過實踐來學習,讓他們培養出「學會學習」的能力,積極掌控自己人生,而不是被動地等待機會。這正是編制創業課程的最大困難。
今年的課程引入不少新元素,其中「Work View vs Life View 」是以美國史丹福大學的「Design Your Life」課程為框架,讓學生培養換位思考的能力及同理心。我們會要求學生撰寫他們對工作和生活的想法,然後與小組成員分享及反思這些個人想法,並聆聽同學的意見。學生們可藉此對比每個人對工作和生命的不同態度,明白各人之間的差異以及原因。
人工智能(AI)當然是課程必備的工具之一。AI助手Prof E會協助同學在回家後作個人反思,提供嶄新的視角並引導他們深入思考。用家對這項課程反饋相當良好,許多學生指自己絕少有機會如此深刻地表達對工作和生活的想法,亦相當重視所得到的反思。
創業過程中,導師的指導相當重要,除了大學的教授們,課程還會邀請城中著名的創業家或Game-changer,分享他們的個人經歷和見解,以「過來人」身份讓學生明白,成功的道路從來充滿變數,而每個人都有不同的應對方式。以往老師會叫學生回家寫文章記感想,筆者則喜歡讓學生共同創作「數碼反思畫布」(Digital Reflection Canva),一起提出問題、分享想法,並把嘉賓的經驗與自己的生活聯繫起來。這個過程和反思可以更有效的讓學生明白到,靈活思維和開放態度在面對未知時的重要性。
創業課程所教授的,不止是創辦企業,而是如何能夠在不確定的環境找到出路,而從中不斷成長的心態。雖然人生無法完全計劃,但我們仍然可以讓年青一代,為未知做好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