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currently at: ejtech.hkej.com
Skip This Ads
Don't Miss

本地創科動態|科大研介面傳熱供綠色製冷

By on May 29, 2024

原文刊於信報財經新聞「EJ Tech 創科鬥室

全球各地對製冷技術的需求日增,相比消耗能量才能運作的「主動冷卻」系統,「被動冷卻」依靠自然過程及建築設計散熱,在不耗能或低耗能下保持舒適室溫。香港科技大學利用水的吸附過程,研發一種可持續、可控的介面熱傳遞策略,可用於電子設備、太陽能電池板、建築物等,提升綠色製冷技術的效能。

科大周艷光(右二)帶領的研究團隊,研發一種可持續、可控的介面熱傳遞策略。(科大網上圖片

增多孔晶體水吸附效能

以多孔材料「金屬有機框架」(MOFs)為例,它可用於被動冷卻,透過吸收空氣中的水氣,增強室內空間冷卻應用的能源效率。不過,這些材料的多孔晶體,通常具有較低熱導率,限制傳熱效能。在被動製冷應用中,這些材料通過吸附水製冷,水分子亦降低了有效熱導率。各地研究人員為應對以上困難,把注意力轉向調控多孔晶體,與其接觸材料之間的介面熱傳遞。

科大機械及航空航天工程學系教授周艷光帶領的研究團隊,利用金屬有機框架材料的水吸附,以調控接觸材料和典型多孔晶體之間的介面熱傳遞。通過頻域熱反射測量及分子動力學模擬,發現接觸材料與多孔晶體之間的介面熱導,由於水分子吸附的關係,從5.3 MW/m2K升至37.5 MW/m2K,前後升幅約7.1倍。

研究團隊把這升幅歸因於,利用多孔晶體吸附水分子形成的密集水通道;這些通道作為額外熱傳遞路徑,顯著增強了介面之間的熱能傳輸。

此外,團隊通過自主研發的「頻域直接分解方法」(FDD),發現吸附的水份不但激活了高頻振動,其橋樑作用還令接觸材料,與多孔晶體的振動態密度大幅重疊,進而增強兩者之間的熱量傳輸;論文近日發表在學術期刊《自然通訊》

吸水介面促進熱量,由基體向被動式多孔製冷材料擴散。(科大網上圖片

支持EJ Tech

如欲投稿、報料,發布新聞稿或採訪通知,按這裏聯絡我們